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电子垃圾总量增长“泛滥成灾” 非法倾倒原因何在
今日视点
联合国智囊团——联合国大学组织的世界首个“区域电子垃圾检测”项目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东亚和东南亚的废弃电子产品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63%,电子垃圾总量和人均产生量均快速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增长现象更显惊人。
亚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构成了最大的消费者群体,购买了近一半市场份额的电子产品。报告独特地展示了区域电子垃圾状况,直接将不同区域进行横向比较,并根据先行国家的成熟经验,向不发达地区提出未来电子垃圾管理的体系和政策建议。
数量骤增源自哪里
联合国大学项目研究人员鲁迪格·库尔说:“对于缺乏环境友好型电子垃圾管理基础设施的许多国家来说,这类垃圾的数量骤增令人担忧。”现有电子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负担过重,对环境治理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报告列举的电子垃圾增加的主要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加速了新产品的推出,特别是便携式电子产品类别,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小型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工业化国家人口不断增加,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成为相当有实力的电子产品消费者;由于硬件不兼容和软件要求,电子产品很快因快速发展的技术变得不再时尚,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电子垃圾也随之增长;进口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新产品和二手产品,也增加了电子垃圾的潜在来源。
非法倾倒原因何在
研究报告警告,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不当和非法电子垃圾倾倒,却没有考虑由国家来对电子垃圾立法。
消费者、拆解商和回收商往往成为非法倾倒的主体,他们拆卸和处理非功能部件的残余物释放到环境中,形成了“开放倾倒”。
研究表明,非法倾倒电子垃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条:首先,用户缺乏单独处理过时电子产品和电子垃圾的意识,非正规电子垃圾回收商也往往缺乏相关的行为危害性知识;其次,如果用户需要为回收电子垃圾支付费用,一般都会选择忽略收集和回收系统,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再者,现有系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处置电子垃圾,造成的不便让人们缺乏正确处置的动力。另外,缺少合适的场所来处置危险废弃物和电子垃圾残余物,以及电子垃圾立法管理不当或执行不力,也可能导致电子垃圾泛滥。
非法回收伤害多大
报告明确指出,当分离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燃烧电缆以回收铜时,电子垃圾的露天焚烧等“后院回收”,成为非法回收电子垃圾的常见做法,对公共卫生和环境造成严重和长期的不良影响。
当电池部件短路时,火灾也时有发生。这种情况虽不太常见,但也不能忽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回收商主要从印刷电路板和电线中回收金、银、钯和铜,使用危险的湿化学浸出工艺(也被称为酸浴)进行分离,通常导致有毒烟雾的释放。
研究人员警告:“在非正规部门的露天焚烧和酸洗池回收,对处理者的职业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没有手套、眼镜和面罩等?;ご胧┣榭鱿?,若接触危险化学品和物质将直接影响工人健康。”
报告认为,对电子垃圾处置不当,与甲状腺功能改变、肺功能下降、儿童生长缓慢、精神健康结果消极、认知发育受损、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研究人员强调,对于经常在同一地点生活和工作的非正规回收者家庭成员及周围社区的居民,间接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也将带来健康问题。
日韩等国有何经验
报告称,日本、韩国等在建立电子垃圾收集和回收系统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实施了专项立法,其特点是:重视收集和回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有力的执法。也有像新加坡那样虽然没有立法,但政府和生产者通过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电子垃圾。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近期对电子垃圾进行了立法。但这些国家在执行过程中,还面临资源有限和制定规则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公众对于不当处置电子垃圾的危害仍认识不足。
另外,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虽尚未建立电子废物管理法律框架,但其一些非正规部门已建起了收集和回收进口报废产品、维修、翻新和零件供应的网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电子 垃圾 回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