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神曲究竟“神”在哪
近期,一部合唱作品《春节自救指南》在网上走红,被封为最新“神曲”。它以严肃高雅的音乐形式,探讨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问题——都市年轻人如何在归乡后,面对来自父母邻居、亲戚的连环盘问?网友纷纷点赞,称此曲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神曲”这个词,在今天的语境之下,含义却颇有些暧昧。从早前的《江南Style》《小苹果》到今年日本大叔红透YouTube的口水歌《PPAP》,“神曲”们大都有这样几个特征:歌词通俗,旋律简单、节奏鲜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快速传播,但同时,却往往缺乏传统文艺作品所追求的深刻内涵。
人们爱它,因为它轻松有趣。人们厌恶它,因为它空洞浮夸,没有营养。这也许正是泛娱乐化时代的表征之一: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人们甘愿被不需要高深脑力的旋律催眠,“神曲”便附着于这种解构价值、追求暂时宣泄的需求之上,构成了时代镜像的一个棱面。
其实,同作为“神曲”,《春节自救指南》已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在内容上它更加写实,反映了某种欲说还休的社会情绪,切中了年轻人的痛点。
即使如此,它还是遭到了一些质疑。有业内人士就直指此曲的表演者“彩虹室内合唱团”剑走偏锋,背离了音乐美。有网友认为它只是罗列了大量网络热词和段子的心灵鸡汤。这种争议背后隐藏的,仍是文艺作品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作出的两难选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流行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娱乐价值和审美价值、商业性质和文化属性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热点迭出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考验着内容生产者的智慧和担当,也更加考验观众的理性与定力。引领大众品位、提升国民精神素养,正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简易的文艺快餐或能一时满足精神味蕾,却无法喂饱求知求真的灵魂。不管时代风潮怎样转变,真正能经历时间考验的,永远是对人性幽微的探求、对规律的思索,对时代现象的真诚追问,而绝非自作聪明的“抖机灵”和投机取巧。
带给我们惊喜的《春节自救指南》能“神”多久,“彩虹室内合唱团”又能走多远,此时断言尚早,我们只能衷心地祝福这个充满创造力的年轻团队。毕竟,今天被架上神坛、喧嚣一时,转日却被弃置脑后、迅速遗忘的,并不能算真正的“神曲”,唯有那些历经千锤百炼的诚意之作,那些被念念不忘、传唱不衰的经典,才能在人们心中永远封神。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神曲 春节自救指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