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中医针灸:五千年华灿闪耀至今
【治未病】
中医针灸几千年来不断发展,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现今,崇尚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中医针灸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全球健康贡献着中华文化的智慧。
针灸医学是中医学中最早发现与应用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发展源流,也是中医经络学说和腧穴学说的起源。
源于“以痛为腧”的针刺理论
针灸是谁发明的呢?应该说,针灸学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生存实践中,与大自然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现、提炼、加工、积累、成形、成熟的过程,即由零星到整体、偶然到必然、被动到主动,无序到有序、散在到系统、自发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运用。
几百万年前,伟大的祖先在广博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同大自然做残酷斗争和拼搏,慢慢学会了制造简单粗糙的石制工具和围猎武器。而针灸工具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丰富,奠定了针灸保健、治疗的基础。
针刺的起源大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据现代考古资料研究,针刺技术当起源于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一些出土文物可能佐证,此时期用于针刺的工具,已经被人为加工成一定形状。第二种可追溯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此时期人们使用的针具前身是砭石,更趋原始与天然。
当人们驱赶野兽时或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石器、棍棒等,极易被碎石片、棍棒等击中或在劳作中受到意外创伤,人们开始下意识地自我按摩及用物品敲打这些部位。天长日久,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利用尖锐的小石片或荆棘、松针来刺激某些部位,以求止痛袪病。后来,人们还将石片进行一定的磨制加工,以更好地适应与方便应用,此即为砭石。这种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最了不起的学术,即“以痛为腧”。现今的病灶点、痛敏点、反应点、激痛点等针刺理论,即主要源于此。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之术
以石为针,以砭而治,是早期针刺治病的萌芽阶段。当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医家、不同时期,对“砭石”的应用与叫法也不同,有的叫针石,有的叫砭石,还有的叫馋石。这也开创了以针灸治疗为代表的中医外法的先河。
《素问·异法方宜》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薄渡胶>芳窃兀骸案呤现?,有石如玉,可以为针,光芒四耀,能治百病”。对于砭石,《说文解字》释曰:“砭”,以石治病也。隋金元起注云:“泛石者,是古代外治之法,有三者:一针石,二砭石,三馋石,其实一也。古人未能铸铁,故,以石为针?!?/p>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进步,针刺工具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不断提高。继砭石、石针之后,出现过不同形态与质地的工具,例如骨针、竹针、陶针。到了夏商青铜器时代至春秋铁器时代,由于冶金技术的发明,针具又更新为铜针、铁针、银针、金针等。各种金属针具的发明,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其中,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为针灸学成熟的标志。该书的《灵枢经》,主要论及针灸。九针理论的出现,既是对针具的细分与应用,更是针灸理论临床应用的结晶与升华。因此,九针,即是针具理论,更是针刺理论成熟的一个缩影。
千年古针引入现代科技元素
那么,针刺工具考古学方面有何实证呢?196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多伦多旗,出土了长约1寸半,一端扁平、一端呈锥形的砭石。1972年,河南新郑出土了春秋战国的石针,一端可按摩,一端可刺血。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山,出土了四块汉代画像石,其中一块刻有一半人,一半鸟,拟指神医扁鹊手握粗针砭石刺向病人身体。1978年,内蒙古又出土了一枚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铜针”。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西汉墓中,出土了四根金针、五根银针。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元素的引入,针具日益丰富,各种针具如银质针、杵针、长圆针、浮针、筋针、骨膜针、梅花针、套管针、钩活术针具等,呈现出在《黄帝内经》九针理论指导下,针具不断演化、创新的格局。
在针刺疗法历史上,战国时期的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证,是已知最早的扎针治病案例,成为千古传奇。在今天看来,使晕厥或休克病人苏醒或许已算平常之事,但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遥远的先秦时期,却是不寻常的。中国历史上无数中医针灸医家与先贤们,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应用与发展着针灸医学,成为针刺疗法的创始者、先行者、实践者与传播者,为针灸理论与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得针灸代有发展。
至西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刺疗法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全成熟,此后两千多年来的一切针灸流派或家族传承,基本都是在《黄帝内经》所创立的针灸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与丰富。
被外国纳入医保体系的针灸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于针灸的认识不断加深,应用趋于普遍与普及。不仅如此,针灸也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正在以其广泛的适应证及卓越的疗效,惠及全球人民。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将针灸纳入国家的医保体系,而且,各国将针灸纳入国家医保体系的趋势正在加快,医保覆盖面也逐步增加。预计在未来的15年内,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国家,会将针灸纳入本国医保体系。
目前,世界公认的针灸治疗病种已达百余种,我国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常规治疗病种已达二百多种,基本上涵盖了临床的绝大多数病种。以中国针灸学会为代表的国内针灸学术组织,以世界针灸联合会为代表的世界针灸学术组织也在不断壮大,成为国内外研究针灸学术、传播针灸文化、凝聚针灸人才不可或缺的学术团体。同时,一批针灸学术期刊,使针灸学术得以展现风姿。我国近30所中医院校数十年来,培养出一批批中医针灸人才。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为主的科研机构,为针灸机理研究贡献了诸多成果。一项项针灸标准的面世,也使传统针灸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前行。
尽管经络本质之谜还有待解开,但众多针灸领域的科学家,对于经络及针灸临床机理的不断揭示,都在向最终解开人体经络本质的目标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医针灸,将在医学领域、保健领域等,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无限的应用前景,成为保障我国及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医学方法。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针灸的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多数人知“针”不识“灸”
一般人们都将针灸并称,事实上,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简称,但多数人只知“针”不识“灸”。
前述的针刺,即以针为主要工具;而灸,则要以“灸”的方法施治。灸法属于温热刺激,喜暖怯寒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而且,众多疾病,应用温热性刺激与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疗效。
灸法的起源比较明确。原始人类在生火取暖和烘烤食物、用火驱兽的过程中,可能不慎被火灼伤,但同时发现,被烫伤或烧灼后,反使一些原有疾病减轻或消除,或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这样的经验不断积累,人们就逐渐有意识地用火烧灼或烘烤,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原始的灸疗方法也就随之而生了。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有几大史实为主要标志。以下这些灸法方面的史实,标志着灸法渐以发展,直至成熟:
其一,灸法是伴随着火的发明而产生的。大约距今60万年的人类发明了火,其后我们的祖先尝试应用桑枝或八木作为热源进行施灸。虽然此种施灸热度高,但热度不易控制,极易烫伤,而且火种不易保存。因此,为探索与寻找新热源,即有利于灸法的材料,就被放到了重要位置。这既标志着早期原始的以木施灸方法的终结,也标志着灸法的发展。
其二,以艾叶为原料的艾灸方法的出现。到了战国至西汉时期,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才完全成熟,即开始确立以艾叶为主要材料。现在所说的“灸法”,实际上主要是指“艾灸疗法”。古人选择以艾作为施灸原料,主要是基于艾叶易于燃烧、温度易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易于加工、便于贮藏等特性。此外,在古代艾燃烧取火容易、便于保存火种,且可作为祭祀等宗教活动用品,故而最为常用。这种灸材的发现,是艾灸走向实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三,艾灸各种方法的应用,赋予灸法广泛的适应性与更好的疗效性。古代提出的艾灸直接灸、间接灸、器具灸等数十种方法,结合艾灸富有易用、实用、实效、高效的特点。
其四,灸治整体观的出现。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现今发现最早的经脉学著作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都强调“灸其经脉”。在艾灸施治应用中,在经“脉”上施灸,往往较之一个具体的穴位上施灸,更具有面积大、作用广、易得气、循经快的特点,临床意义大。
其五,“虚则补之”“寒者热之”“陷下则灸之”以及“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等理论的提出,为艾灸治疗与保健提供了正确的治则?!读槭唷す倌堋吩唬骸罢胨晃闹?。”《医学入门》则强调:“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些都是对上述艾灸原则的细化与说明。后世提出的“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更是强调了艾灸施治的重要性。因此,艾灸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对于各种病症,特别是对于虚证、寒证、疑难病症等,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突出效应,更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延用不衰的养生保健方法。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医针灸 针灸 中医 针刺 针灸医学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