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唐朝就有“春晚”可看 皇帝亲自制作歌舞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吃团圆饭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家人围在一起看央视的春晚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除夕晚上举办庆典早已有之,而尤以唐时为盛。唐朝国力强盛,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这给当时的歌舞等文艺形式带来了不同的气象,再加上盛唐时期几位皇帝都非常重视歌舞,因此,在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一到重大节日便是一片莺歌燕舞,除夕之夜更是精彩纷呈,这天晚上,太常寺会在大明宫举行大型的“团拜会”,皇帝邀请文武百官和嫔妃等参加,一直狂欢到天明。
1.
太常寺举办除夕团拜会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以后,唐朝国力不断强盛,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盛唐时期的几位皇帝多富有才情。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在乐舞艺术上有所创新,还非常重视对西域乐舞精髓的吸纳,在他之后的其他皇帝也继承了这种理念。唐玄宗李隆基不但兴办学校,创建教坊,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自己也精通文艺,多有创新。因此在唐代,到处可见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景象。每到除夕,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度春节。杜甫就写过“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的诗句。当时,皇宫里守岁风俗更加热闹,文武百官欢聚一堂,觥筹交错,叙旧话新,热闹非凡。其中,最受瞩目的要数太常寺主办的团拜会,类似现在的“春晚”。
太常寺是掌管礼仪祭祀乐舞的最高级别机构,其中太乐署和鼓吹署两个机构负责歌舞演艺。当时还设有教坊、梨园等机构,教坊专掌俗乐舞、俳优、杂伎等娱乐性表演活动,男女兼用,女乐居多;梨园的乐工舞人则是从坐部伎和宫女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者,相当于“皇家歌舞团”,集中了大批有才能的艺人,专门负责训练、培养乐舞人才,并负责创作、表演音乐和舞蹈等。唐代的“演艺界”繁荣兴盛,史书多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曾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每到除夕,唐朝皇帝在大明宫的麟德殿大摆筵席,举行团拜会。朝中的文武百官、重臣和亲属,宫中的嫔妃、宫女、太监等人汇聚一堂,陪伴皇帝“入阁守岁”,通宵达旦,狂欢十多个小时,一边饮酒叙旧,一边观看晚会。
唐朝“春晚”节目繁多,形式多样,既有滑稽幽默的优人表演,又有气贯长虹的大型舞蹈;既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杂技魔术,又有扣人心弦的功夫杂耍。
2.
皇帝亲自制作歌舞
盛唐时期的除夕,大明宫内外会挂起大红灯笼,点亮一堆巨大的蜡烛,并点燃沉香,使夜晚亮如白昼。唐代太常寺的团拜会,就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拉开大幕。
除夕晚会的表演,一般是在气势浩大的傩舞表演中开场,唐代“皇家歌舞团”数千名演员浓妆艳抹,粉墨登场。傩舞是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大型民间舞蹈。表演时,近千名男性戴上假面道具,穿上红黑衣裤,击鼓跳跃,气势磅礴。演员佩戴的面具,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
傩舞之后,大型歌舞便轮番登场。歌舞是唐朝春晚的重头戏。唐代乐舞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舞蹈演出非常普遍,观赏并创作舞蹈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多来自民间、后经皇宫艺人进行艺术加工的宫廷乐舞大量涌现,再加上吸收和融合各民族甚至国外特色,唐代舞蹈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之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闭饩浠八档木褪翘拼娜罄治?。其中《七德舞》是在唐太宗亲自指导下编排的,原名为《秦王破阵舞》,后更名为《七德舞》。该乐舞是唐太宗平定刘武周时,由军队创编出来的军乐。当时,士兵随乐起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舞。李世民即位后,凡是庆典歌舞晚会必有此节目。表演《秦王破阵舞》时,一百二十八人执戟披银甲而舞,前有战车,后列战阵,有三次变化,每次变为四阵,伴唱者歌唱《秦王破阵舞》的乐曲,极具气势。
唐代歌舞至玄宗朝而达到极致,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皇帝,他曾创作著名的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
不仅如此,当时的歌舞演员也是群星璀璨,迎娘、蛮儿、念奴等教坊里的“明星”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参加宫廷除夕晚上的演出。《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玄宗评价念奴唱歌的文字:“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p>
3.
“演艺界”明星常进宫表演节目
除了大型歌舞,“语言类”节目必不可少。唐代的“春晚”,在演出中会穿插一些插科打诨的语言类滑稽戏,如优人表演。唐代,优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优戏的演出十分频繁,关于演出的记载也很多,从宫廷到州府以至于民间都有其身影。史料文献里提到的优戏有弄参军、弄假官、弄孔子、弄假妇人、弄婆罗门等多种类型。
弄参军是唐代优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表演者口齿伶俐,语言诙谐幽默,类似现在的相声、小品。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弄参军普遍受到欢迎。
魔术杂技也是除夕晚会上吸引观众眼球的节目。唐代的幻术杂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人蒋防在《幻戏志》里就描写了玩魔术的情景:“乃于席上以瓦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碧拼憎氲摹兑蚧奥肌芳怯小巴附C偶俊币幌?,用锋利的刀剑编扎成狭门过道,表演者乘小马从刀丛剑林之间穿驰而过。如果技艺不精,坐骑驾驭不灵,触及刀剑,人马立毙。唐人所著《封氏见闻录》描写了绳技、高跷、“踏肩蹈顶”等杂技,还有“载竿”“爬竿”“顶竿”等杂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唐代诗人张祜曾作诗赞道:“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诗中提到的赵解愁,擅长竿技,是教坊中的拔尖者,经常进宫表演节目。当时还有很多像赵解愁这样的“演艺界”明星,如公孙大娘、穆氏、王内人、王大娘等。
唐代“春晚”,压轴戏一般是“舞马”节目?;实墼诠熬傩惺⒋笱缁?,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以及各少数民族首领的拜贺,并以舞马助兴。高头大马会按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口衔酒杯,半跪送至客人桌前,多时百匹马同时表演。当领头的舞马纵身跃上三层高的木板,并被大力士举起在上面旋转如飞时,晚会也达到高潮。
唐玄宗时期的舞马阵容相当可观,常备舞马多达四百匹。唐玄宗还善于组织群马表演,场面展示极为壮观。他非常重视马的包装,舞马上场,一般要身披彩纹花绣的装饰,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富丽之态。(据《北京晚报》)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唐朝 春晚 皇帝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