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心跳莫乱 三大心律失常防治有道
“少吃多动、戒烟限酒、心情开朗”,12字足矣!这恰恰是保持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帮助预防心律失常。
“第一眼,你的脸,一点一点让我沦陷,总是让我迷乱晕眩,莫名的心跳不知疲倦,整个世界都能听得见……”歌曲《心跳》诉说怦然心动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很多人说可遇不可求。
但你知道吗?有一种“心儿乱跳”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它就是心脏早博。
早搏与房颤、室颤,是三大心律失常,如何正确地对待它们,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吴书林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心跳是怎么来的?
“窦房结”发放电脉冲
呼吸与心跳,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可很多人不知道心跳怎么来的,自然更不知心跳失常的危害。
原来,我们的心跳,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控制的,它就像一个发电机,按照固有的频率发放它的电脉冲,每分钟60~100下。因此,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下,如果心跳的次数慢过60下,或者快于100下,都是心律失常。此外,如果“发电机”运作正常,但房室传导阻滞,电传导不了,也会出现心跳过慢。
早搏:
莫盲目恐慌 频繁发作也能治
心跳如同音乐节拍,一般是匀速而规律,但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心跳“抢拍子”了,一般是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或几下,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停顿了一下,或者感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而频繁发生的,会觉得心慌,更严重的还可能会感觉头昏、胸闷。
“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心脏早搏?!蔽馐榱种赋觯庵中奶还媛傻脑绮?,可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
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太要紧,它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
对于频繁早搏,吴书林建议,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定早搏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次数等。假如一天24小时内小于1万次,不用紧张,注意不剧烈运动就可以了;假如24小时早搏超过1万次,次数太多,有一个可能是心脏有异位兴奋灶,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可解决它。
“省医一年做400~500例心脏早搏的消融术,仅次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吴书林说,对于早搏,最想告诉民众的是,它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就算频繁早搏也有办法解决它,因为早搏而过分担心,然后四处求医,或者思想负担很重,引起焦虑、抑郁,反而不利正确对待它。
“经??吹皆绮颊叱蠲伎嗔忱疵耪?,自诉到处看不好,检查却排除器质性病变?!蔽馐榱炙?,这样的患者细细解释一番,不用吃药,或者对症吃点镇静或抗抑郁药物,就好了。
预防支招:
心脏乱跳,终归让人无法心安,那该如何预防早搏呢?吴书林指出,一般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少喝咖啡,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运动过度,减少精神压力,喜怒哀乐等情绪起伏控制好,早搏就不爱来骚扰。
需要提醒的是,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伴随早搏,比如冠心病,有10%~20%是伴早搏的,那需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去除早搏病因,有一定危险的还要吃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
房颤
抗凝别盲目用阿司匹林
在心内科门诊,常常有人自觉心悸、头晕眩,心脏跳得时快时慢,甚至气促,感觉自己下一秒就是晕厥过去,一检查,原来是患上了房颤。
房颤到底是什么???吴书林指出,心律失常里,室性早搏最多见,但房颤却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它是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常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而且节律不正常。
房颤发病率高,在去年的最新指南里,欧洲发病率达3%,高于以往数据;我国没有最新流行病学数据,但估计全国有800万人受房颤困扰。而且这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大人群发病率越高,到了80岁,房颤发病率就达8%~10%。
吴书林指出,房颤通常很少直接导致猝死,但对人体危害很大。房颤可导致中风、心功能不全、心衰、血管性痴呆等认知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有研究指出,15%的脑卒中与心房颤动有关,而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的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而慢性、长期持续的房颤,也会导致心房扩大,造成心衰、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
治疗房颤,尤其是预防房颤引发的脑卒中,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凝,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栓。
吴书林强调,房颤不能乱吃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只是抗血小板聚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按需坚持长期服用抗凝药。除了药物治疗,目前也越来越多房颤患者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一般建议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较多、持续性房颤少于3年的患者可考虑,不过此手术第一次成功率仅80%左右,术后也并非就不用服药,还要据卒中风险测评结果决定。
预防支招:
如何有效地预防房颤的发生?吴书林指出,高龄是不可改变的房颤发病因素,基因也难以改变,但事实上,医学研究发现,房颤的危险因素多达15项,除了基因与高龄,高血压、心衰、瓣膜性心脏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治疗、控制的。比如,39%的高血压患者易发房颤,控制好高血压,那房颤发病就低了。
此外,身体劳累、喝酒、肺部感染炎症等,都可成为房颤发作的诱因,针对性预防即可。
室颤:
男性高龄人群最应警惕
一个人好端端在家里、单位、公共场所,突然倒地不起,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甚至伴抽搐、二便失禁,这样的猝死,在如今越来越多发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700万人猝死,这占了全部死因的1/4,而研究表明,猝死事件里,60%~80%是心源性猝死,背后就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颤”的影子。
房颤与室颤,都是心房颤动,一字之差,后者却让人“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室颤时,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缩节律而颤动或蠕动,完全丧失收缩射血功能,属于心脏骤停的一种,如不进行抢救,患者即死亡。如果发作时看心电图,可见只?!耙惶醵抖纳印?,如果不能转复窦性心律,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直线。室颤多数会导致患者猝死,仅有少数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抢救的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在医务人员及专业设备到达前,应给予胸外按压,若有除颤设备越早除颤,患者存活的几率就越高。
预防支招:
室颤如此致命,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发作?吴书林指出,年龄越大、室颤发病率越高,男性人群发病高于女性,因此男性高龄人群首先应高度警惕。从病因来看,如果大于等于50岁的室颤患者,70%~80%的病因是冠心??;而小于50岁的室颤患者,则病因多是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其他心脏病等。
“已经明确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务必遵医嘱,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以预防室颤的发生。”吴书林说。
此外,被评估为室颤高风险,或室颤发作过而侥幸经抢救生存下来的患者,可能需要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便在室颤再次发作时给予电击除颤挽救生命。
护心有招
按需体检“加码”
吴书林指出,从可能不用理会的早搏至危及生命的室颤,心律失?!安缓萌恰保攵孕穆墒С5幕ば?,除了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习惯,也要留意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有心血管病的、猝死的,那要分外警惕,当然一直带着阴影生活就走进了另外一个极端,有点过了。
吴书林主张通过经常性体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建议不要抽烟、喝酒、久坐不动等,更提醒按需体检“加码”。
具体做法是,一般人体检要做心电图,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可加做一个心脏彩超,或加做活动平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年龄大、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高等,加做一个颈动脉B超,可尽早发现硬化、斑块等。(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实习生谢天融 通讯员郝黎、张丹娜(署名除外))
编辑:赵彦
关键词:心跳 心律失常 防治方法 早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