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在坚守与创新中化解“年味儿变淡”
随着春节日益临近,人们回家的脚步声变得密集而急促起来。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春运的列车多么拥挤,无论是否备好了应对七大姑八大姨关心攻势的“春节自救指南”,一到这个时间节点,亿万人都开始忙着收拾行囊,喜气洋洋地踏上回家的道路。春节,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团聚”的企盼深深萦绕在亿万中国人的心间。
春节历经千年,依然能有此魔力,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密码,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围炉守岁,敲钟祈福,寄托着中国人祈求福祉、希冀美好的虔心之愿;年夜团聚,互诉衷肠,蕴含着中国人阖家团圆、家和人兴的情感诉求;走亲访友、贺岁拜年,体现着中国人事亲尽孝、重视家庭的价值选择……这些通过春节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犹如深植于我们内心的精神密码,让我们获得文化的归属和心灵的安顿。因此,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现代科技的发达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无论现实是困顿还是风光,人们都不惜风尘仆仆,去赴一场团圆的盛宴。
但在这些不变的坚守中,也有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食物、才能穿上身的新衣,如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对于过年的期待难免打了折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曾经“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传统基本落幕,不少人除夕当天还在奔波,更别提照着民俗规定的日子洒扫庭除、买肉、打酒、贴花花了;现实环境的改变,更让燃放烟花爆竹等曾经必不可少的年节项目要让位于清洁、环保的考量……种种关联着我们的情感、渗透着生活情趣的节俗渐渐衰退,而新的节俗风尚又未形成,于是不少人开始抱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在“年味儿变淡”的当下,如何为春节注入美好、鲜活的新风俗,如何从精神层面呼唤年味儿的回归,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让我们欣喜的是,一些有益的尝试正在进行。在河南商丘,不少人选择公益过新年,利用春节假期进行志愿服务;在广东清远,以换物+文艺表演+志愿服务+文明宣传+少儿游戏为模式的“奇换节”,倡导文明、节俭过春节,弘扬文明新风俗;而各地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民俗展、摄影展、绘画展等,更让年味儿飘出了文化味……新风俗不断注入,传统风俗推陈出新,年味儿的复苏正在路上。
春节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它既有厚重的传统积淀,也承载着鲜活的时代体验。在坚守春节文化内核的同时,创新其形式表达,我们的年味儿一定会越来越浓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春节 坚守 创新 年味儿变淡 化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