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如何用其他民族文化赚钱
你能把公元前400年的墨西哥和中国联系起来吗?我不能??墒怯胛乙煌喂鄞蠖蓟岵┪锕莸牧轿幻拦耍阂幻辖淌凇⒁幻〖钦?,却不约而同地指着展柜里的墨西哥陶罐说,“这很像你们中国的东西!”
眼前这几枚墨西哥陶罐,凹凹凸凸的表面、鼓鼓囊囊的身形,好像唢呐手鼓圆了腮帮子运气,外表天然呆、内里自来萌,憨态可掬又有点滑稽。而我们中国的陶器古朴肃穆、落落大方,喜怒不形于色,前者引人莞尔,后者令人敬重,完全是两个审美体系。要说墨西哥和中国陶器的同一性,唯有材质!但在“美国”这个不曾经历过陶器时代的新文明视野中,这些棕红色的盆盆罐罐作为某个神秘古代文明遗迹的共性,确实远远大于手法、风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性。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齐名的世界级博物馆。不管来自哪里,你都能从这里找到自身文化有质感的根源:埃及法老在玻璃后面若有所思地微笑,希腊美少年对着阳光张开双臂,南美洲猎手为羽冠插上绚丽的翎毛……走廊尽处,垂花门里,甚至坐落着明代苏州的小庭院!但当这许多丰富而零落的内容罗列并置时,扑面而来的震惊过后,突然有一丝异样升起:在这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里,到底哪一部分是属于美国的独特景观呢?
我们习惯通过博物馆找寻一国的文化根源。逛博物馆,一方面看广博、一方面看纵深。后者是中国国博的长处,商周铜鼎、秦汉陶俑,虚幻的过往自展柜中站起来,活生生列队来到眼前。而前者则以大英博物馆最为震撼,罗塞塔石碑、帕提农神庙……帝国殖民者涉猎之广泛、攫取之精准令人叹服。但无论中国还是英国,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一以贯之的文化脉络。参观博物馆就是在历史时空中定位和确认,将当今身份追溯回古代,甄别民族文化的成长、分化与融合。从强大古文明中走出来的人,内心总有一个鲜明的参照系,对中国人来说,就是上下五千年的积累。我们欣赏的同时也在分辨:这个隽秀含蓄是秦汉风韵,这个坦然雍容是盛唐眼界,波斯的、高丽的、东瀛的……还有一些富丽妖娆的,也许是天朝匠人技艺的流变、也许是外邦使节呈上的贡品,又或许是辗转丝绸之路的小把戏。不管来自何方,它们就是祖辈留下的古董。
但在缺位于世界古代史的美国人眼中,文物还有没有连接当下与过往的神奇能力?当我们翻寻三坟五典,遥望三皇五帝的时候,美国人的目光越过华盛顿总统再向前,会看到什么?
他们的目光望向“魔药”,那是一剂神奇的配方,藏在大都会特殊的空间里。锈迹斑斑的莎草纸上,记载着附有特殊魔法的祭品:半杯牛奶、一勺蔗糖、满茶匙的柠檬汁,还有比谎言还狡猾的黄油……这就是诱惑致命的魔药,标价3.95美元!
这以木乃伊镇守、以象形字写就的古埃及“魔药”,其实来自不折不扣的美国原创。在它旁边,还有蒂凡尼公子手绘的玻璃镇纸、莫奈睡莲点染的真丝围巾、中央公园的春色泼洒在圆领T恤上,英伦特色的雨伞绽放出威廉莫里斯的花朵,就连来自尼罗河的蓝色小河马,也改名叫美国名字威廉。
博物馆商店才是大都会真正的藏宝空间。里面的商品,最代表美国。它们全都是美国创意、美国制造、美国特许销售,只有这些,才是当之无愧、独一无二的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混搭杂糅,因为它由各国移民的原生文化聚集而成。虽然肤色各异、语言不通,但这些人对这片土地各有主张。他们无法强行融合,只能多元并置,哪一元背后,都有一个已经成型的强大传统。结果就是,美国人把世界的看作自己的!因为哪一个国家,都承载着美国人祖先的文化。
民族国家的人民有一种本能的“保家卫国”意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是有根有据的宗族血脉。而在美国这个由不同移民组成的国家里,只有独立并抽象于任何单一民族之上的概念才能获得认同。
博物馆以具象物品见长。在信息隔绝、音讯难通的古代,正是那些散落各地,而又互相隔绝的物质文明,引诱我们探索它们之间神秘的联系,这也是我们人类追究自身根源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对地方性的深入,没有独特文化的展示,再大的博物馆也没有意义。而在互联网遍布的当今,已经很难再有独一无二的物质被作为某种文化的表征。对于历史短暂、本土文物缺乏的美国来说,还有什么办法以具体可感的物质替代抽象的现代概念,构建其自身的、独特文化认同呢?
他们选择保留差异,以多样性为特征,把别国的文化元素炼入自己的“魔药”——文创产品。
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既展现各地古文明精髓,又与当代美国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体现着美国名下的文化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有源源不断地繁衍、生成的能力。
作为独立国家的美国仅有短短二百余年历史,虽然主体意识足够强大,但天生缺乏深厚根基。中国的文物多半靠“出”——“出土”,湮没在尘嚣中的古文明神祇一般揭示祖先的伟大——那是我们的祖先,他们将当仁不让的责任感输入我们的血脉!而美国博物馆却只能靠“进”——“进口”,就算财力和眼界跟得上,但即便买到世界级的博物馆,也买不来那种血脉里生出的自豪感。
从博物馆地图上看,作为身处美国、使用英语的博物馆,与欧洲相关的展厅在地理空间、历史时段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拥有最优资源。美国展厅占据主馆西侧,上下两层及阁楼统一命名,形成与欧洲分庭抗礼之势。通过独特的空间语汇,博物馆表达着美国的历史主张:一方面向古老欧洲根源靠近,一方面留出堪与前者匹敌的面积,以保障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发展空间。
但如果查阅博物馆“语音导览”图,这种隐藏的历史态度就无法自圆其说了。主展区两层共34处语音解说热点里,只有一个设在美国,其他有16个在欧洲,6个在非洲、大洋洲,8个在亚洲,就连面积小到不足美国展厅三分之一的阿拉伯厅也占据2处。
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度仿佛众多文明古国的孩子,谁都能或多或少从它身上找出自己的基因。体现在博物馆里,就是面积虽然宽敞,话题却还不足——二百年往上只能从本国本土转向异邦异族。再充裕的博物馆预算,也营造不出原生文化氛围中那种对古圣先贤的敬畏和认同。
中国人从博物馆窥探古老时间的秘密,美国人却在博物馆建立世界空间的感知。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国人”在既有认识、反思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新的、充满各种“后理论”的国度。
不同种族将自身文化渊源与当代美国重新组合创新,变成了有功能的商品。比起文物,这个组合和生产过程更贴切地映射美国文化:一种对待古董和艺术品明确、直接、实用的态度。
这种汲取并非由一个成型的强大文化力量去拣选——犹如海盗、殖民者那样,带着掠夺者的贪婪和先进文化的优越感,而是基于现状寻求最佳组合方式的过程。既然每一个文明都有其优势,既然合众国里不允许谁压倒谁,那么我们一起来联手吧!
联手的成果之一,就是货架上那些虽不悠久,却生机勃勃、新颖时尚的纪念品。它们不是简单的模型、拍照、“到此一游”,而是美国和他国、古代和当代争先恐后的自我表达。新大陆文化单纯直白,古文明老传统耐人寻味。当代的美国从各国传统中借鉴艺术性和丰富内涵,把原是本土实用主义成果的美国商品,纳入世界文化多义性和艺术性的谱系,使日常生活用品带上审美的灵韵。
编辑:陈佳
关键词:大都会博物馆 美国如何用 其他民族文化赚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