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敦煌壁画:从具装铠到火药武器 古人打仗装备有点嗨
春节返程前夕,敦煌研究院专职讲解员田鹏再次接受本报的专访,继续为读者摆一摆关于敦煌壁画的龙门阵。
敦煌4.5万平方米的壁画,被学者誉为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因为壁画中有不少人物、故事、器物都能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到印证。
你可知道古人打仗还有“重型坦克”,能在刀光剑影中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
你能想到传说中庄严威武的护法天王,居然头戴虎头帽,感觉自己萌萌哒?
还有这样的传说,即将遭受大辟刑(即斩首)的死囚,默念几句“观音菩萨”,就能让刽子手的刀断成7截?
一千多年前,古人掌握了不少黑科技,琉璃盏、火药枪、冶铁技术会不会让你产生穿越的感觉?
“有天我在成都博物馆里闲逛,无意间发现有些敦煌壁画的一隅,展示了关于古代军事、科技、经济、民俗、卫生相关的细节,非常生动,耐人寻味?!备孀盘锱舻慕步?,观众可以走进一个你不知道的敦煌世界。
胡人驯马俑
看武器
具装铠:古代“重型坦克”
在这次敦煌艺术大展上,8个原比例复制的石窟从敦煌运来成都,让蓉城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这些洞窟里贴有国内一流大师临摹的壁画,其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有一些“神还原”古代军事实力的细节图,让军事迷们兴奋不已。
例如在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内,有一幅《五百强盗成佛》的壁画,讲述了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敦煌研究院资深讲解员田鹏介绍,这幅画讲述了古印度一个王国,有五百个强盗占山为王,他们与官府分庭抗礼。国王选派精兵强将去镇压,强盗战败被俘,最后跟随佛陀进山修行,终于修成五百罗汉。
在官兵与五百强盗激战的画面中,观众可以看到官军是装备精良的骑兵,而强盗则是很简陋的步兵。
解说中,田鹏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照射在壁画上,只见这些骑兵的战马都身着铠甲,从图形上来看是重铠,叫做“具装铠”。自东汉末年开始,具装铠就是重型骑兵的标配,它将战马从头到腿的位置全部用重型铠甲包裹起来,以保护战马不受伤害,战斗力大大提升。
史书记载,具装铠非常昂贵,甚至成了当时战力、军力的一个衡量标准。
譬如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大战一触即发,曹操曾经在《军策令》中对比了自己和袁绍的战斗力:“本初(袁绍)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这句话是说,袁绍豪气十足,他自己穷得叮当响。
在田鹏看来,身着具装铠的骑兵,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装甲部队,骑手和战马都被铠甲包裹,可以横冲直撞,非常厉害。
尽管如此,但是具装铠在隋代开始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种装备价格非常昂贵,二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军事家的战术也发生了改变,这种重装骑兵已经无法适应大规模的战争,改为轻骑兵为主。
还有一个小细节耐人寻味:壁画中一名骑手的脚上有根细绳,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发挥了马镫的作用。中国古代早有骑兵作战的历史,可是马镫这个骑马必备的“神器”却出现得很晚。有趣的是,在与敦煌大展同时开展的丝路文物特展上,一件胡人驯马俑上也有马镫。
汉代的时候,汉族人和匈奴人持续作战,骑术强大的匈奴人将汉人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割地赔款。但是到了汉武帝,他励精图治,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最终打败了匈奴人,因素之一就是使用了马镫。
此前,汉人骑马只有马鞍,骑兵坐于马鞍上重心不稳,瞻前顾后,很容易摔下马。但有了马镫就大不一样,骑兵的双手得以解放,和战马的配合更为默契,战力就大大提升了。
头戴虎头帽的护法天王。
看头饰
虎头帽:护法天王萌萌哒
如今一提及虎头帽,首先想到婴幼儿佩戴,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可是,你能想象一个威武雄壮的天王头戴虎头帽的“反差萌”吗?
走进榆林25窟,在这幅《弥勒经变》图中,佛教中的护法天王头戴虎头帽,身穿铠甲,莫名地增添了一种喜感。
虎头帽最早在中国出现,源自佛教的天王画像或塑像,它们沿着丝绸之路,随着佛教自西向东地传播而来到我国。那么为何要用虎头呢?
当时在古印度有很多希腊人建构的殖民国家,希腊人的造像技艺举世闻名,建构殖民国家以后,为了统治当地人,他们帮助当时已经在印度流行的佛教信徒建造了这些佛像,塑立了佛教的形象。
如果我们对佛教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最初释迦牟尼在世和涅槃的时候,佛教不主张立像。推及原因,一是释迦牟尼不主张偶像崇拜,二则可能是当时的造像技术不过关,造出的佛像不能传神,有损佛的形象。
当时,为了展现佛的形象会用一些其他的形象代替,比如刻一棵菩提树象征释迦牟尼成佛。后来当希腊人的殖民国家建立以后,他们利用自己成熟的造像技艺,帮助佛教徒塑立了佛的形象。从一开始对希腊神像的照搬照抄,到后来形成了独特的印度式造像风格,印度本土工匠技艺日渐熟稔,吸收融合了外来艺术。
这幅壁画里护法天王的形象,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很相似。神话故事中,赫拉克勒斯杀死过九头怪物,捕捉过狂暴的公牛,拯救过受难的普罗米修斯,完成了号称不可能完成的十二件大功。由于狮子在佛教中是一种瑞兽,释迦牟尼出生时就坐的是狮子吼,当这种艺术传入中国以后就要进行改造。这时,在中国和印度流传的对老虎的崇拜暴露无遗,在军队中尤甚,老虎是勇士的象征,很多军事形象都有“虎”的意象,比如“虎将”、“虎符”等等,虎头帽也就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末民初,战乱频繁,小孩子的成长十分不易,家长害怕孩子过早夭折,将这种本是军人佩戴的虎头帽戴在孩子头上,代表了祈求孩子顺利长大、驱邪避灾的寓意。于是,虎头帽在民间流行起来。
这个洞窟开凿于唐朝中期,在敦煌历史特殊,史称“吐蕃时期”。吐蕃军中有一种奖励军功的形式,叫“大虫皮”,骁勇善战的武士可以身披老虎皮,是勇士的荣誉象征。
综上所述,这样可爱的虎头帽出现在护法天王身上,也就不足为奇。
供养菩萨手中的琉璃盏,是古代的黑科技之一。
看法器
观音咒:死到临头菩萨救
走进莫高窟盛唐第45窟,墙壁上的《观音经变图》,展示了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故事。画面正中跪着一个死囚,马上就要被砍头了,他后面身穿白色衣服的狱卒,用绳子绑着死囚的双手,用力地向后拉,前面穿红色衣服的狱卒用绳子绑着死囚的头发,使劲儿往前拉,这样死囚的脖子就伸出来了。千钧一刻之际,刽子手手举大刀,手起刀落就要砍下死囚的脑袋。
这样的斩首图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做大辟图。“大辟”是中国古代社会刑法当中的“五刑”之一,语出《书·吕刑》:“大辟疑赦,其罚千锾?!惫糯谭ㄉ枇⒘宋逯秩馓迳系男谭?,叫做“五刑”:第一是墨刑,即在罪犯脸上刺字,作为标记流放;第二是劓刑,割掉鼻子,电视剧《芈月传》中楚怀王宠妃郑袖设计陷害魏美人,使其遭受此刑;第三是膑刑,去掉膝盖骨,战国兵法家孙膑因此得名;第四是宫刑,最后一个是危及生命的大辟,即斩首。
为什么会在敦煌壁画里出现大辟图呢?田鹏解释,因为佛经中讲了,死囚只要心生悔改,口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如同神奇的咒语一般,观世音菩萨就会赶来解救。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菩萨把刀变成了七截,齐柄而断,断刀当然就不能杀死人。
这是《观音经变图》中宣传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一个事例,不过史书中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记录。在明代惠康野叟的《识余》一书中,“说异”一节就记载了一个离奇的案子。话说明朝有个陆晖的苏州人犯罪当斩,受刑时,刽子手挥刀在他的脖子上连砍三刀,他的脖颈连一点儿血也不见,只有3个刀印。于是监斩官上前询问,陆晖说自己坐牢之后心生悔改,让家人送来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自己每天早晚朝拜,于是受菩萨保佑。监斩官将信将疑,逐层向上汇报,皇帝认为这是神迹,宣扬观世音菩萨在劝人向善,于是将其释放。这件明朝时候发生的异事,和壁画出奇地吻合。
壁画中不仅有唐代的刑罚,还有西域的监狱,和中原内地的监狱特点迥异。中原监狱以砖石结构为主,而壁画中的监狱墙上却是条条道道。这是当时敦煌地区特有的一种夯土墙,修建时先铺上一层土,夯实,层层打夯建构而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陈虹伊摄影报道
具装铠,就是重型骑兵的标配,它将战马从头到腿的位置全部用重型铠甲包裹起来。
榆林第3窟冶铁图(图片来自敦煌研究院)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敦煌壁画 装铠 火药武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