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很多食物成了性早熟嫌疑犯
受访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何丽 食品安全博士 钟凯
“千万别给孩子吃鹌鹑蛋、喝蜂蜜水,否则会性早熟?!苯┠辏嗨频乃捣ㄔ诿窦涔阄鞔?,不少常见食物都被列入了“黑名单”,一些家长也害怕一不小心给孩子吃了“坏东西”。今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和食品安全博士钟凯便将这些嫌疑犯逐一“过堂”,帮大家明辨是非。
嫌疑犯一:鹌鹑蛋、鸽子蛋。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各类禽蛋的总体营养价值和鸡蛋差异并不大,只有个别维生素、矿物质有少许差异,其中的激素水平也大致相当。所以说,如果鸡蛋不会导致孩子性早熟,那么其他禽蛋也是安全的。民间“1个鹌鹑蛋的胆固醇含量能顶4个鸡蛋”的说法也纯属误传。鸡蛋中的蛋白质、钙和钾的含量略高,而鹌鹑蛋中维生素A、维生素B2比鸡蛋高,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营养需求搭配选择。
嫌疑犯二:蜂蜜。一些人认为蜂蜜中含有激素,孩子吃了就会导致性早熟。事实上,激素不是魔鬼,所有动物产品都有少量激素。激素是用来调节身体运行的活性蛋白,动物生存离不开它,但这些分泌出来的激素会在动物体内“精准投放”,不会大量分泌到体外,再被人重新吃进肚子里。所以,不要一提激素就担心性早熟,还要看具体的类别和数量。蜂蜜可能含有非常微量的激素,但含量比鸡蛋还低,无需担心。倒是一岁以下的婴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敏反应,不建议进食蜂蜜。
嫌疑犯三:鸡鸭肉、动物内脏。有关鸡鸭“速生”等谣言屡见不鲜,家长担心这些禽类吃了“快速生长剂”“促熟剂”,并残留在内脏或者淋巴结丰富的地方,孩子吃下去也会长得太快。
需要澄清的是,现在的鸡长得快,是良种选育、优化饲料、良好养殖条件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与所谓的激素或者“促熟剂”无关。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不仅成本增高,鸡的健康状况也不好。目前,发达国家最好的养殖技术可以实现肉鸡35天左右出笼,国内的“38~42天鸡”也是正常的。动物的内脏,如肝脏等,富含铁等营养素,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可偶尔食用。
嫌疑犯四:豆制品、蛋白粉。有些报道称,豆制品、蛋白粉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孩子吃了会引起性早熟。其实,豆腐、豆浆等豆制品里的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当低,更何况它只是植物性类激素,和真正人体分泌的雌激素比起来作用相差很多倍,正常食用不会性早熟的。不信可以看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多年喝豆浆吃豆腐也没出现性早熟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含有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品喜欢吹嘘神奇功效,要提防它们“暗度陈仓”,偷偷添加真激素。
嫌疑犯五:薯条、汉堡。有研究称,每周吃两次以上汉堡、薯条等快餐,并经常食用油炸膨化食品的儿童,更容易性早熟,其原因是反复使用的油会氧化。这种解释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油的氧化变性和性早熟根本没直接关系。但孩子经常吃薯条、汉堡等快餐,会导致肥胖,人体内积累的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形成,带来性早熟危险。
嫌疑犯六:奶粉、牛初乳。有人认为奶粉用的是牛奶,里面会含有牛体内的激素,孩子吃了容易性早熟。早在2010年发生“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时,卫生部门就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研究,检测表明,奶粉里的雌激素远没有母乳多,孕酮水平也和普通牛奶、母乳相当。奶粉在世界各国被婴儿广泛食用,如果真会引起性早熟,肯定早已引起大规模问题。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比一般牛奶高,但和人初乳的水平相当。如果人初乳不会导致性早熟,那么牛初乳也不会。国家规定婴幼儿奶粉中不得加入牛初乳,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性早熟,而是牛初乳的品质不稳定、产量低,不利于规范化生产。
嫌疑犯七:“催熟”的果蔬。顶花带刺的黄瓜、催熟的西红柿、反季节的草莓等常被人们认为是激素催熟的,会影响孩子健康。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的结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有很多,有的是促进果实成熟,有的是让果实同步成熟便于采摘,有的可以增加产量,只要在批准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证食用安全的?;挂靼滓坏?,植物激素和人体激素是两回事,自然界物种千千万,许多生命都受自己的激素调控,越是高等生物,其激素和受体的配对就越专一,激素不会轻易跨物种发挥作用。
嫌疑犯八:“催肥”的猪肉。猪肉的主要问题是瘦肉精,但这种激素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体激动剂,它的作用是提高饲料转化为肉的比率。我国以前多次出现滥用瘦肉精导致中毒的事件,但主要是肌肉震颤、心率异常等问题,跟性早熟无关。
嫌疑犯九:碳酸饮料、功能饮料。饮料中糖分高,功能性饮料还含有电解质、咖啡因、?;撬岬?,喝多了的确对孩子健康有影响。不过,它们本身不会直接造成性早熟,主要是因为喝多了,里面的糖会导致肥胖,进而诱发性早熟。这是糖的问题,就算不喝碳酸饮料,经常喝其他含糖饮品,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所以,建议家长少给孩子喝碳酸饮料,少吃奶油蛋糕、糖果,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功能饮料中咖啡因含量过高,不适宜儿童饮用。
嫌疑犯十:营养素补充剂。如果是合法合规产品,几乎不可能导致性早熟。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正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根本不需要吃营养保健品。如果需要补充钙、铁等微量元素或维生素,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嫌疑犯十一:燕窝、人参、桂圆?!霸绞谴蟛沟亩髟交嵊跋旌⒆幽诜置冢斐尚栽缡??!闭攵哉庵炙捣?,家长们首先要明白,“大补”的概念无法被西医科学证明。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滋补营养品本身就不适合儿童食用,而非因为性早熟问题。
嫌疑犯十二:鱼子、蟹黄、海胆。这几个都是水生生物的卵、生殖腺及其分泌物,大家担心的还是“激素”。不过,它们的激素含量比鸡蛋低得多,正确食用不会带来性早熟问题。
虽然食物不太可能导致性早熟,但现在孩子们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以前,这种情况下带来的青春期普遍提前是正常的,性早熟问题,还是要提防一下。如果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如女孩乳房提前发育、长出阴毛,阴道分泌物增多;男孩长出喉结、开始变声等,家长要引起重视。目前,医学上明确的导致性早熟的因素包括:1.脑部和其他机体病变、肿瘤;2.营养过剩以及由此带来的肥胖;3.过早接触影视节目中“儿童不宜”的情爱镜头和各种相关资讯;4.误服药物,比如避孕药;5.过度光照、开灯睡觉。
预防性早熟,要做到:1.为孩子合理搭配谷物、蔬菜、肉蛋奶等食物,不要认为只有高蛋白才是好食品;2.不要让孩子把果汁、饮料当水喝,避免能量摄入过多;3.多陪孩子玩耍、运动;4.尽量不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分清不适宜人群,没有“蓝帽子”标识的更不能吃,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应遵医嘱;5.购买合格玩具,一些违规的塑料玩具有导致性早熟的倾向;6.妈妈们的化妆品一定要妥善存放,最好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更不能随意让孩子拿到,否则也会增加性早熟风险。最后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迹象,要带他们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怀疑食物。
编辑:赵彦
关键词:食物 性早熟 预防性早熟方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