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别以矫饰的“愁乡”偷换真诚的乡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闭蛟凇拔耷钜选钡谋浠谢褂凶藕芏嗪愣ú槐涞摹澳昴晗嗨啤?在一个速变、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仍有一些“确定”的东西让我们得以安身立命。所谓安身立命,大而言之,就是今晚的月亮明晚确定还在天空,今天的基本规则明天确定还会被我们的同类遵循。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种“确定性”规则;对众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过年回乡,是一种“确定”的集体行动,而故乡,本身就是一种“确定”的存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闭蛭叭范ㄐ浴笔钦莘谛牧樯畲Φ淖费?古往今来,乡愁,总会引起共鸣。
近几年春节,回乡过年抒发“乡愁”,“返乡体”盛极一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这其中,那些真情抒发乡愁的文字,被人们默默地分享,而一些故意剑走偏锋,或戴着有色眼镜“愁乡”式“返乡体”,却让“返乡话题”本身就成了话题。
村庄凋敝,民风颓废,道德沦丧,孝心缺失……数说故乡沦陷的“愁乡”式“返乡体”连续几年呈刷屏之势,读来触目惊心。这些大部分被证伪甚至被发现带有商业营销目的“愁乡”文字,快速传播,迅猛发酵,成为一种带有“异味”的文化现象。
“愁乡”式“返乡体”,有着明显的套路化痕迹: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描写农村凋敝,以偏概全,以局部描写代替整体;二是碎片化呈现,对个别极端案例不惜笔墨,罗列道听途说的故事,不管逻辑,不交待背景;三是在人性最脆弱的地方发力,夸大其辞,哗众取宠。
乡愁是真情,“愁乡”则是矫饰?!俺钕纭笔健胺迪缣濉?是如何“矫”成的?
毋庸讳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裂变。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很多人离开了农村,但他们的根仍然在农村。当他们带着某种个人情感来重新认知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势必会加入强烈的主观色彩,渗透进个人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返乡日记出现片面和失真。
“愁乡”式“返乡体”之所以失真,失就失在无视乡村的进步。不管你怎样“愁乡”,总不能无视这样的事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乡村的进步是巨大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迅速减少,2011年至2016年,每年脱贫人口都超过1000万;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在大幅改善,不少农村生活条件不比城市差多少,仅2015年,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就达到20万公里,小汽车进村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普遍,甚至于村里也塞车。
当然,中国乡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地区差异和不均衡问题,部分地区是真“凋敝”,青壮年流失造成人口空心化,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环境污染。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当真诚地“愁一愁”。
不仅如此,有些地方,“凋敝”是因为实在不适合生存——“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仅脱贫异地搬迁的人口就将达1000万。人都搬走了,这些村庄自然要荒废。那些要寻找“原生态”故乡的人,完全有权利抒发一下“失乡”之愁。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以“凋敝”冠之——一方面,乡亲们搬离了“穷山恶水”,起码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另一方面,环境少了人类的“打扰”,能得到休养生息。这其实都是好事。
我们之所以批评“愁乡”式“返乡体”是矫饰,不仅是这类文字以高高在上的姿势,对乡村的进步视而不见,极尽夸张地放大乡村的种种“不如他意”,更由于,一些人虚幻地把记忆中的乡村与田园牧歌划等号,选择性地遗忘昔日乡村最大的“愁”——贫困,甚至把闭塞当幽静,把木讷当淳朴,把安贫当幸福。至于去年“上海女大年夜逃离江西”“东北乡村道德沦丧”的编造丑化,已被揭穿,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说到底,批评“返乡体”片面、失真,并不是抵制对农村的反思,更不是无视发展不均衡,无视局部凋敝与困境。恰恰相反,随着城镇化演进以及农村面貌的变迁,我们需要对农村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观察、记录与反思,需要寻找和破解真正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答案。但这些观察与记录,应该建立在准确、客观、真实、全面的基础上。
电影《过年》曾描述过东北农村过年的场景:大年三十的晚上,母亲弄了酒菜,老两口孤单地坐在桌前。母亲念叨起了对子女们的想念,父亲却说“去年回来又咋了,差点儿没闹出人命来”……果然,大年初一儿女们回家,团圆饭还没吃完,桌子就被掀翻……次日清晨,父亲母亲坐上爬犁,怀着伤感离开富足的家。
这部由李保国、赵丽蓉主演的电影,共设计了12个角色,每个角色代表着一种性格一个群体:父亲是个勤劳纯朴的农民,母亲是个慈爱的农村老太太,大儿子有文化但迂腐懦弱,二儿子考上了大学但聪明自私,三儿子好吃懒做,大女婿有一定社会地位但道德败坏,二女婿曾经走过弯路但爽快孝顺……这部电影情节简单,但生动立体地呈现出东北农村的生活。
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道德沦丧、势利与自利,也可以感受到质朴、勤劳与厚道。宽泛地讲,这部电影可算是一部返乡电影,它为什么不让人反感?无非两个字:真实。
每个人都有乡愁。乡愁,无非是儿时那些美好的记忆。人们选择了远方,却把那些记忆留在了故乡,总是希望有人守在那里,维系和保持着记忆里的美好。似乎惟其如此,故乡才是人们想要的故乡。然而,这只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你不可能自己离开故乡寻找想要的机会与生活,而让同村的伙伴们都留下,替你原汁原味地守护故乡吧?
你不可能自己在大城市享受各种新奇的商品、专业分工的服务带来的生活舒适,而让你的乡亲替你留住故乡的原有生活节奏吧?
你不可能自己计算着收支账单,盘算着怎样能挣更多的薪水、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而让故乡的农民继续自给自足吧?
……
总之,你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故乡的一切,无视乡村系统性的演进,只抽离自己最钟情的记忆把玩。
总之,你不能以矫饰的“愁乡”偷换真诚的乡愁。
别让故乡在颓废而迷茫的文字里一次次被沦丧。(本报记者 田朝晖)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农村 乡愁 故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