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走进国博 触摸卢浮宫历史
法国卢浮宫是为人所熟知的艺术殿堂,可是关于它的历史了解的人或许不多。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展,向人们展示了卢浮宫形成、发展的历史,为观众揭开卢浮宫的身世之谜。
此次展览分为六个部分,以倒序的方式展开。

白底黑彩三耳陶瓶,约公元前510—前500年。胡静静摄/光明图片

儿时的诺让伯爵布面油画,弗朗索瓦—于贝尔·德鲁?;嬗?765年。胡静静摄/光明图片
20世纪80年代,卢浮宫已日渐陈旧,变成了“一座旧王宫中的旧博物馆”。1981年起,在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下,“大卢浮宫计划”实施,让这座博物馆重塑昔日荣光。重建后的卢浮宫全部作为博物馆使用,建设中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成为今日卢浮宫的标志。在“序幕——重修卢浮宫”中,设计者匠心独运地展示了卢浮宫在各个时期的建筑模型,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这座殿堂的历史沿革。
卢浮宫博物馆的收藏最初源自王室藏品,展览的第二部分“宫殿与王室收藏”就为人们呈现了作为“君主私人博物馆”时期的卢浮宫。从16世纪初的弗朗索瓦一世开始,法国历代君主都通过定制和购买艺术作品,表现个人的艺术品位,同时彰显其政治影响力。尤其是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也就是著名的“太阳王”,其以油画、素描、工艺品和古代文物为主的大量藏品,构成了卢浮宫博物馆藏品的核心部分。本次展品中有不少就是路易十四的珍藏。
王室不仅收藏了大量艺术品,也曾一度将卢浮宫作为学院供艺术家们使用。艺术家们所进行的创作绝大多数是为王室服务。这种学院派的创作也引起了一些非学院派艺术家的不满,在展览的第三部分“卢浮宫与启蒙运动”中,一幅油画就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两派的交锋。这幅油画就是著名画家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的《猴子古董商》?;嬷?,一只衣着华丽的猴子正拿着放大镜装模作样地研究一枚古币,这既是讽刺假装高雅趣味的王公贵族,也是对献媚于皇室的学院派艺术家的批判。与之相对摆放的是著名学院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密涅瓦与玛尔斯之战》,这是学院派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学院派终结的标志,因为自此之后,卢浮宫就结束了作为学院而存在的历史,向一座国家博物馆转型。
进入展览的第四部分“拿破仑博物馆”,观众可以看到拿破仑时期的收藏。随着拿破仑军队在欧洲各国的推进,卢浮宫成为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型博物馆。拿破仑通过条约的方式从其他国家获得了大量珍品,其中有一件尤其得到他的钟爱,那就是奥古斯都皇帝玉雕像。这件雕像造型精美,由玉髓、水晶、玛瑙、大理石等制成,产自罗马,象征着帝国和统一。因为对它的喜爱,拿破仑将雕像上的鹰、橄榄枝和花环的图案绣在自己宝座下的地毯上,观众在展厅里也能看到这块地毯。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反法同盟要求法国归还其掠夺的艺术品,同时,欧洲国家都开始意识到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拿破仑的继任者们都十分热心扩充卢浮宫的藏品,整个19世纪,卢浮宫逐渐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同时也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既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历任国王的宫殿,又是艺术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万国博物馆。这样,卢浮宫有了第五部分的面貌——“从权力王宫到万国博物馆”。在这一部分,观众可以看到来自希腊、罗马、埃及甚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物。其中有著名的埃及奈斯曼《亡灵书·称量心脏图》,向人们展示着远古的埃及人对于生命的思考。
今天,卢浮宫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家的聚集地,卢浮宫也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了世界性的舞台。第六部分“今日卢浮宫”,向观众展示了今天艺术家们在卢浮宫中的活动和卢浮宫日益完善的建构——2012年,新的伊斯兰艺术部展厅对外开放,为卢浮宫增添了新的色彩。
126件套珍贵藏品不仅是卢浮宫的微缩历史,而且也是法国历史的缩影。策划者匠心独运,为观众奉上了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记者 李韵)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国博 卢浮宫历史 法国卢浮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