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探秘“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日前揭晓,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入选。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原属平坝县)平寨村龟山组东约0.2公里一座名叫牛坡的山丘上。2008年夏,平坝县文物管理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该遗址。201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复查,判断其为黔中地区发现的保存状况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经过连续5年的持续调查和发掘,目前已明确该遗址3个地点的文化面貌和遗址范围。
据悉,该遗址中,共发现10余处用火遗迹、7座墓葬等。除此之外,还发现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大量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碎屑等,以及水、陆生动物遗骸和植物果核。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该遗址中发现的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贵州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的完整陶器,为认识该地区文化面貌,以及其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状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石人头像
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被发现,当时已被盗掘,近年来又连续被盗,破坏严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4年至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联合对半拉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了解,此次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和祭祀坑29座。出土文物方面,在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中,陶器出土数量最多,泥质红陶筒形器残片占绝大多数,纹饰有刻划之字纹、网格纹、附加堆纹等,但未发现完整器。
出土石器以打制为主,少量采用磨制和压制。玉器多出自墓葬内,出土数量多,保存较好,形制规整,制作精美,器形丰富,有龙、鸟形坠、斧、玉芯、璧、环、镯、坠饰、珠、兽首形柄端饰及玉料等。此外,还出土了10余件陶质、石质人像等,部分石制人像头像体量较大。
据介绍,该积石冢的发掘完整揭露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的全过程。该积石冢层位关系明确,为研究积石冢的修建过程提供了完整的材料,弥补了以往红山文化积石冢发掘所欠缺的一些遗迹现象,为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过程的研究确立了一个标杆;而其墓地布局、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对红山文化埋葬习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虎座双鹰玉饰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人头像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在探索中华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了解,谭家岭古城城垣由较纯净黄土堆筑而成,城垣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其中,印信台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西城壕的西侧,共发现5个人工黄土台基、6组套缸遗迹等祭祀遗存。其最大的台基东西长30米、南北宽13米左右,全部由较为纯净的黄土夯筑而成。
经发掘发现,台基边沿有大量瓮棺、扣碗、立缸等相关遗迹。在低洼地还发现两组由数十个红陶缸首尾套接而成的套缸遗迹,部分陶缸上新见一些刻划符号。
经研究,其时代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是石家河古城鼎盛时期的遗存,也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
除此以外,此次发掘还新发现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玉器。尤其是在谭家岭遗址东部新发现了5座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瓮棺,出土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玉蝉等24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类型丰富、形态优美、造型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出土多数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等制作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
2016年,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的发掘工作集中在其门址处。目前,发掘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次为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目前,广场已完全揭露,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
据了解,已发掘出的广场由南、北基本平行的两道石墙及瓮城东墙一线围成,地面用黄褐色沙土铺垫,局部有踩踏迹象。
瓮城位于广场内、南北墩台中间,是平面呈直角“U”形的一座石砌单体建筑。而南北墩台位于广场中部,平面均呈长方形。其中,南墩台顶部的层位关系表明,其建筑年代可能要早至公元前2200至前2300年。
据了解,该遗址出土文物包括铜器、石范、玉器及骨针“制作链”相关遗物。其中,出土石范均残,有“一范多器”和“一范一器”两类,器形可辨者有环首刀、直背刀、锥等。而出土的铜器包括铜刀、铜镞、铜锥等,其中,铜刀仅存尾部,刀背很直;铜镞完整,双翼有銎;铜锥完整,器形细长。
从遗址中出的共存陶器来看,其铜器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时期,是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尤为重要的是,这一发现反映了河套地区在中国铜器起源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考古学家还从皇城台顶部弃置于西北角包墙的大量兽骨中,发现了完整的骨“制作链”,包括骨料、磨制毛坯、钻孔毛坯、残次品、成品、砺石等遗物,在约30立方米土方内,仅骨针数量就超过了250枚,还有骨锥、骨铲、骨片(饰品)等器形,各类骨器总计逾300件。
这也就是说,骨针“制作链”相关遗物的发现,预示着皇城台顶部偏向西北某处,可能存在着制骨手工业作坊,并以骨针、骨锥、骨铲等为主要产品,尤以骨针产量最大。这也为探索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地处喀什河北岸吉仁台峡谷谷口三级台地上。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
2015年至2016年,考古学家共发掘遗址面积约为25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20座、墓葬8座,出土陶器、石器、铜器、铁器、骨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组),其中以陶器和石器为大宗。据了解,在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发掘的遗迹主要有房址及房址内部的灶、灰坑、柱洞和墓葬等。
其中,出土房址按建筑规??煞治蟆⑿×街?。大型房址面积分布相对独立,功能和性质有所不同。大型房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建筑形制属于半地穴木框架式,营建方式为依山体坡度挖出簸箕状半地穴式房基,四壁垒石,石墙边再栽立长条石,内竖木柱构成墙体,在房址中央栽立两排木柱支撑屋顶,门朝南。墙外有一周回廊式石砌护墙,居址中部为长方形石砌火塘,布局严谨匀称。
小型房址主要分布在遗址东部,相对集中,依山梁地形呈阶梯状错落分布。其平面分为圆形和长方形,建筑形制有半地穴和地面起建两种。房址中部一般都有一个圆形石灶。部分房屋保存较差,仅存居住面,柱洞痕迹不明确。房址内遗迹现象单一,主要有灰坑、灶址、居住面、踩踏面、灼烧面、卵石坑等。灶址一般位于房址中部。房址内出土遗物种类较少,主要有陶片、兽骨、石器等。从房址叠压关系看,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址堆积层和灰坑等单个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煤块及焚烧过的煤渣和煤灰。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居民已将煤炭作为生活或生产燃料来使用。
除房址外,其墓葬分布零散、规模较小,墓室开口于第2层下,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石棺)墓,葬式葬俗较统一,均为侧身屈肢。随葬遗物较少,有平底陶罐、带柄铜镜等。墓葬年代要略晚于遗址年代。
据了解,吉仁台沟口遗址是目前伊犁地区发现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在此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发掘的基础上,再结合以往发掘的墓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伊犁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具体面貌,为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演变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遗址叠压、墓葬关系复杂也为建立伊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序列、文化编年、文化结构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可以说,该遗址内发现的目前新疆乃至中国较早的铸铜陶范、风管、炼渣、炉灰等可以明确判断遗址存在铸铜活动,对中国冶金考古研究意义重大。
同时,遗址内发现的3件铁块年代较早,对研究冶铁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遗址内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遗迹,也将煤的开发利用历史上推近千年。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琥珀雕件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葬位于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南约650米,北距汉魏洛阳城阊阖门遗址20.4公里。墓葬地处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西侧距曹魏时期圜丘遗址约2.5公里。
据介绍,2015年7月,西朱村村民迁坟过程中发现该墓,因存在被盗掘的隐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对墓葬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勘探,以期解决墓葬的陵墓园建筑和陪葬墓等相关问题。
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勘探总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共发现两座大型墓葬,均无封土和陵墓园遗迹。
其中,一号墓葬南北两侧和西侧共分布着39个柱础坑和3条排水沟,南北两侧的柱础坑排列规律,基本南北对称。墓葬土圹东西全长52.1米,墓道南北两侧壁留有七级水平生土台阶。墓室前室内壁拱券形顶,顶部大部分已坍塌,前室北侧壁残存砖墙高4.6米。在前室砖壁上发现有残存的壁画,壁画保存状况较差。后室近方形,亦为拱券形顶。
文物方面,主要有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玉石器等共约500余件出土。陶器有俑、鸡、狗、猪、灶、井、磨、房、四系罐、盘、勺、炉、灯等。
另外,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还出土数件铁质帐构和8件石质帐座,以及石璧4件、石圭1件。
该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刻铭石牌,已修复约180件。石牌为平首斜肩六边形,上部有一圆形穿孔,一面有阴刻隶书文字,包括衣衾、葬仪、器用、陈设、文房用具、梳妆用具及饰品、食物、戏具、杂具、车马等内容。有趣的是,石牌的尺寸及书写内容、格式与曹操高陵所出土的刻铭石牌相似。
从历史时期而言,一号墓出土随葬品与洛阳正始八年墓、曹休墓出土部分器物有明显相似之处,呈现出从东汉到西晋的过渡特征。
一号墓墓葬规模宏大,出土的石圭、璧等礼器,也非普通之物。墓葬内出土的刻铭石牌,此前仅见于曹操高陵,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和等级指向。
根据文献记载,曹魏明帝高平陵位于万安山地区,明元郭皇后葬于高平陵西。此次勘探发现的二号墓,所处位置地势高敞,其墓葬规模已达帝陵级别,与一号墓及曹魏圜丘东西一线,因此初步推测二号墓可能为曹魏高平陵,而一号墓为高平陵的合葬墓或陪葬墓,但因一号墓被盗严重,未出土与墓主身份直接相关的证据,墓主身份暂不能确定。
此次发现,为曹魏时期陵区的选址和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曹魏时期的墓葬在全国范围内发现较少,这座墓葬虽被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物。
特别是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刻铭石牌,为研究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组合和丧葬礼仪等提供了珍贵史料。文/付裕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