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6%何以驱动60%?——从两个数字看创新驱动发展“首都样板”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6%何以驱动60%?——从两个数字看创新驱动发展“首都样板”
新华社记者李斌、李峥巍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过2016年,首都北京这样两个数字格外引人注目——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6%,而北京全年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的贡献率超60%。
6%何以驱动60%?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剖析后发现,两个数字折射出了进一步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后,北京大力实施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生产力,不断营造“肯投入、擅研发”生态,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中关村“新常态”:研发投入增速高出收入增速
“小米是一家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探索黑科技’是骨子里的追求?!备崭湛缛耄玻埃保纺辏拙阃嘎读诵∶仔陆锥蔚摹靶∧勘辍保海玻埃保纺晷∶卓萍疾唤鲎芴迨杖胍黄疲保埃埃耙谠?,还要在包括人工智能等“黑科技”领域取得进展。
2016年,在全球智能终端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小米继续走技术驱动的创新路线,加大研发投入,以“黑科技”引领市场,推出了包括较高屏占比的小米MIX及超声波指纹识别等技术,在印度等新兴市场快速扩张,在智能硬件生态领域连接5000万台设备。
数字显示,小米目前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1.6万项,授权总量已达3612项,其中涉外专利授权量1767项。
小米,是北京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数据显示,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五年达6%,高出全国平均强度近4个百分点,也超过部分发达国家3%左右的投入强度。
在科技企业密集的北京中关村园区,2016年前11个月,企业日常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3.2%,申请专利同比增长8.8%。
“科技研发投入增速高出总收入增速,已经是中关村示范区过去几年来的一个常态。”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
新动能不断培育:科技型企业年增超22%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无人驾驶电动车企业“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宣布: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无人车将于年内开启商业化试运营。
“是什么样的技术团队,可以快速打通从研发到智造、再到试运营的全过程?”这家来自中关村的企业引发海外媒体高度关注。
中关村智造大街上,驭势科技等一大批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从科研起步,经过设计、打样、制造等环节,最终形成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矩阵。据测算,数百米长的街区,平均每米创造800万元产值,促进大量成果转化为经济新动能。
不仅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在北京,一批前沿技术领域打通了从研发到转化的全链条。仅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就有22家高成长性“独角兽”技术公司,约每20平方公里诞生一家“独角兽”。这些连接着“实验室”“车间”与“市场”的创新主体,正将科技创新不断转变为经济动能。
“2016年,北京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培育,全市新设科技型企业增长22.4%,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4.1%,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保玻埃保纺瓯本┦辛交嵴ぷ鞅ǜ嬷赋?。
“创新环境”指数:得分最高且增长快
连续五年的6%研发投入强度与连续两年的60%科技经济贡献率,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背后,折射了北京依靠改革解科研难题、依托创新谋经济发展的新思维。
全球知名医学杂志《自然·微生物学》去年12月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实验室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LepB利用全新的磷脂酰肌醇激酶活性。
2016年,包括李文辉实验室、王涛实验室、邵峰实验室、袭荣文实验室等一批“北生所”科研军团取得了大量前沿科研成果。
“一个实验室何以能取得生命科学领域顶级突破?又有何能力影响全球科研?”一家海外科技期刊这样写道。
邵峰也曾有过这个疑惑?!翱蒲Ъ叶加幸桓龉餐南M?,希望得到关注和最大程度的认可,这就要看你到底做出了什么科学发现、在领域里产生了什么影响。”邵峰说,这需要打破传统科研管理的预算申报、考评标准、项目管理等束缚。
近些年来,比肩国际科研机构模式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组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牵头的实验室,鼓励放眼长远、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采用灵活评价机制、国际同行评议等方式,推动大量成果诞生。
新一轮财政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举措进一步打破了束缚,北京将采取更为科学的财政资金支持科研方式,引入国际同行评议等机制提升科研水平。
“新举措让科研人员的财政预算编制与科研立项论证合二为一,把原来上百页的预算资料,简化为几页纸就能解决?!北本┦锌莆魅毋瓢了?。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说,在最新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体系中,涵盖研发投入的“创新环境”指数得分最高且增长快,包括创新经济产出的“创新绩效”得分逐年上升,说明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进一步成为拉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北京,正是因为改革举措的支撑,6%的研发强度能够转化落地,实现了对经济贡献率60%的支撑。闫傲霜说,依靠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人的创新积极性,实现科技平台的共享,打通了科研到产业的链条。(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驱动 首都样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