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六成医生健康不及格 急诊科医生健康状况垫底
受访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曹连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周玉杰
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主任 孙丽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孙长怡
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护神”,可往往难保自己的健康。近日,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正式发布。结果显示,超六成医生健康不及格,35岁以下年轻医生的健康状况堪忧。
急诊科医生健康状况垫底
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发起,历时20天,全国7大区1000余家医院的5027名医务人员参与,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结果显示,63.60%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不同省份、性别的医生健康指数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科室差别较大。其中,急诊科医生垫底,肿瘤科、外科、麻醉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均排名靠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孙长怡对这一调查结果丝毫不感到意外。从事急诊工作30多年,他常常都是5点多起床,每天工作10个小时?!凹闭锟凭拖翊蟪导?,节奏快、任务重,不敢多喝水,有时候连饭也吃不上一口。记得有位来夜间急诊的患者跟我说,看到有的医生累到走路歪歪斜斜,站都站不稳,真是挺辛苦的?!?nbsp;
由于经常饮食不规律,一些医生、护士患上胃炎、结石;更严重的是,若在抢救时不小心接触了病人的体液、血液、尿便、呕吐物等,还会增加染病风险。“前不久,我们科室两个20多岁的小护士得了白血病,人就这样没了?!?nbsp;
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主任孙丽芳告诉记者,医生睡眠、喝水不足等现象极为普遍?!捌胀ㄒ缴簧衔缫?0多个病人,根本没时间上厕所,所以也不敢喝水。睡眠就更难保证了,白班连着大夜班和小夜班,一天半甚至两天不睡觉、不闭眼,周而复始,整个生物钟都是乱的,很多女护士例假不准,有的甚至怀孕都难了?!?nbsp;
调查显示,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事实上,因健康亮起红灯,医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助理教授王昭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去世;一天后,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尹小文博士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曹连元说,看似冰冷的报告,每个数字都是以医务工作者的真实生活作为注脚的。医护人员健康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如果一支医疗队伍60%都有健康问题,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下,必将严重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发挥。
医生健康,自己难做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形容说,医生就像水手,与死亡往往只隔一层甲板,即便他们会游泳,也时时面临死亡风险。在绝大多数医生的认知中,永远都是别人的危险更危险,他们为别人健康逐一排查隐患,却忽略了自己的安危。
专家们认为,医生健康的每况愈下受到现有制度及医改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单靠医生自己较难改变。
医生职业有高强度特点。周玉杰说,医生没有自己的健康时间表,他们要以病人和疾病为轴心,随时待命。从职业发展来讲,医生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临床、科研、教学不可偏废。调查显示,20%的医生对值班、晋升、科研、考核、医患矛盾感到焦虑。此外,“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也困扰着不少年轻医生。俗话说,船装得太满会沉,弦绷得太紧会断。周玉杰说,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注意自我调整和?;?,过了35岁,健康就很容易出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稀缺。《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三级医院门诊份额占47%,二级医院39%,一级医院仅6%。曹连元说,来大医院看病的患者都想挂专家号,可专家资源毕竟有限。通常,在保证病人完整叙述病情并给医生留出一定判断时间的情况下,看一个病人至少需要5~8分钟,以5分钟计,一个上午最多看48人。可事实上,三甲医院专家一天看200个病人也不稀奇。这种情况下,喝水、吃饭、上厕所自然都成了难事。
基层医疗投入不够。随着经济发展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日常医疗保健”的需求明显增长。曹连元说,这些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普通病的日常诊治工作,完全可以在社区和初级医院得到解决。但现实是,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面临待遇低、缺医少药、设备闲置、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基层医院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大医院医生的工作负担也就难以减轻。
医患矛盾凸显?!吨泄绞χ匆底纯霭灼な椤?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孙长怡说,急诊科是医患冲突的高发地,患者家属打人、骂人的事?;岱⑸N跎俪逋?,医护人员总是小心翼翼,遭到辱骂也往往小事化了,但由此带来的精神紧张和巨大压力却越积越重。
顶层设计尚不完善。 目前,许多医院对医生的健康?;で啡闭咧С?,法律上也未能有效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合法休息权益。曹连元强调,如何使医务人员获得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保持合理的工作负担,提升他们的薪酬,减轻他们的压力,需要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多地予以政策考虑。
改变要靠加强基层医疗建设
周玉杰认为,医生健康之所以出现问题,归根到底,是当下医疗资源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很多医生都靠透支健康支持整个医疗流程的周转。专家认为,要为医生减负,为健康加分,必须实现分级诊疗,破题于基层医疗。
曹连元说,国家和政府正在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具体体现在积极推进“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发挥其初级筛查作用;配合地方一二级医院,做好转诊工作;扩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大力发展家庭医生,建设全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生的疾病鉴别能力、诊断能力和处置能力?!爸挥腥没阋缴科鹄?,上级医院医生才能减负,健康状况才能更有保障。”
医院还应转变办院理念,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以病人为中心,科学管理,根据各级医院职能、政府规划设计要求及区域内医疗服务需求,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方便病人就近就医,从而缓解城市大医院拥挤的就医状态。此外,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应根据现有资源和承受能力匹配人员,但可以适当增加设备数量和手术室,提高周转率和使用率。医院应当鼓励医生带薪休假、带薪运动,建设运动和减压活动场所,保障医生合法的休息权;人力资源调配上,应照顾怀孕待产医生的特殊需求等;尽可能提供一些公益性的教育、培训、深造项目,为年轻医生减负。
孙长怡提醒医生们,必须提醒自己尽量保证休息时间,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锻炼。比如,每周选择两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周末打打篮球,到公园散散步等,都是缓解压力、强健身心的好方法。工作中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诊疗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
最后,专家呼吁,患者及家属应理解医疗诊断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明白医生和患者、家属永远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关注,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医生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所改善,并最终使患者受益。(本报记者高阳)
编辑:赵彦
关键词:六成医生 健康不及格 急诊科医生 健康状况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