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27岁小伙总加班熬夜 右耳嗡嗡响两三天后聋了
生活报1月12日讯 记者从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获悉,入冬以来,该院神经内科门诊接诊的头晕、耳鸣的患者明显增多,一些患者对早期症状不重视,发生突发性耳聋,导致听力受损无法挽回,造成永久性耳聋。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积原提醒,当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时,不要存侥幸心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7岁的小张在哈市一家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临近年底,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有时干不完的活还要带回家熬夜做,工作压力很大,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一周前,好不容易喘口气的小张和几个朋友外出聚餐,之后又去了KTV唱歌,玩到后半夜的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倒在床上便睡着了。谁知,第二天早上醒来,他突然头晕目眩,右耳朵嗡嗡直响。起初他以为是头一天玩得太累了,可谁知接下来的两三天症状不但没好转,反而加重了,右耳听东西也不是很清楚。惊慌不已的他赶紧到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就诊,经检查,小张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听力将无法挽回。
据王积原介绍,冬季是突发性耳聋多发季节,近半个月来,他们已接诊20多例这样的患者,以45-6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但年轻人也有患病的。这与年轻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熬夜、过于劳累,生活不规律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不当使用耳机听音乐等,也会造成听力下降或突发性耳聋。
抢救听力最佳时间:患病7天内
据介绍,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多伴有眩晕发作。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之内(一般在12小时左右)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患者会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如延误治疗,严重的几天内就会听力消失,造成彻底性耳聋。
“约20%的突聋患者充分休息后听力可以恢复,但绝大部分患者需药物治疗才能恢复。发病一周内开始治疗者,70%-80%的患者疗效较好,患病7天内是抢救听力的最佳时间,超过2周治愈希望渺茫。”王积原副主任提醒,“久鸣则聋”,耳鸣是突发性耳聋的信号,耳鸣的出现,往往是耳朵出问题了。
高血压糖尿病也易致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常被称为“耳中风”,各种引起血管不通的因素都可造成突聋。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微血管已有病变,比较容易出现内耳血管堵塞,发生突发性耳聋。寒冷、过度劳累、嗜好烟酒或情绪急躁者在激动后血管收缩、痉挛,内耳供血不足也可诱发突聋。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面部保暖。年轻人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要适当放松、注意休息。(霍营)
编辑:赵彦
关键词:加班熬夜 突发性耳聋 耳鸣 眩晕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