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毛泽东诗词中的冬
雪落茫茫,大地焕然一新。每临此景,古人诗词中多有写雪之作,且锦篇迭出,汗牛充栋。而作为一代伟人、诗人的毛泽东,在其诗词中也不乏咏雪的佳构。
北国风光 李可染 绘
临窗奉读主席诗词,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写雪景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曰: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写于1930年2月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赣南,经广昌进军攻打吉安之时。虽系毛泽东马上即兴之作,然激情澎湃,意涵丰富,构思新奇,笔力劲健。通篇读来,笔随心至,一气呵成,仿佛是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画面上漫天风雪中,红旗在翻舞,人马在飞腾,山岳在动摇。上片写行军途中所见,下片写行军目标所向。篇幅虽短,腾挪跌宕,富于变化,波澜无穷。喜见毛泽东写作此词时那种轻松、愉悦、自信、豪放的心境。
“雪里行军情更迫”一句,首次发表时原为“雪里行军无翠柏”。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词中“无翠柏”改为“情更迫”。这一改,不仅写雪绘人,更直写人的内心,景、情、事尽在其中了。
如果说,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乘兴之作,那么他的另一首写雪景的词作,则更是大气磅礴,兴会淋漓,被人允为古今之绝唱。
那是1936年2月,中央红军刚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两个月后,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陕北秦晋高原装点成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这时,正为军委扩大会议后,红军东征山西的步伐大大加快而兴奋无比的毛泽东,放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山河,遐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胸中涌起澎湃的诗情,遂欣然命笔,一气吟哦成那为世人称颂不已的词作名篇。这就是后来为南社盟主柳亚子“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乎”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所有诗词中的巅峰之作,压卷之作,传之久远,家喻户晓。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一首毛泽东诗词,发表时正值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且引发轩然大波,是古今任何一首诗词都不能比拟的。
此事起源于1945年,这年的8月时局突变,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不准中共军队受降,毛泽东直面宣布“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全国内战一触即发,举国人心震荡。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
在重庆,毛泽东除谈判外,还忙于会客。到重庆的第三天,柳亚子即去拜会毛泽东,呈上七律一首并向主席索句。10月7日,协定即将签订,毛泽东忙里偷闲,将写于近十年前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写给了柳亚子作为回赠。
待毛泽东回延安时,重庆《新华日报》同天就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而毛泽东的原词却未发表,这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这时曾在重庆被安排接受过毛泽东接见的“二流堂”文化名人黄苗子,获悉了毛泽东的这首传抄的《沁园春·雪》词,便将这首词交给在重庆担任《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的老友吴祖光,吴随即在11月14日的副刊《西方夜谭》上发表,还特地加了段编者按语,称赞这首词“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词一经发表,轰动山城,迅速传遍全国。重庆《大公报》又将柳亚子的“和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集中在一起,以醒目的版面隆重刊出。人心所向,舆论沸腾,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因为毛泽东所以回赠柳亚子的这首词,寓意极为深刻。词中所咏之雪,不是一般的雪,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雪;是结束了空前壮举长征,一连粉碎蒋介石国民党三次“围剿”,正欲挥师东征抗日之际,在中国北方所见的雪;是诗人融入自己的情怀、抱负、理想、愿景的雪。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诗刊》1月号,首次发表经毛泽东亲自审订的这首词。直到1958年12月,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对这首词的标题注释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训揽梢悦÷钫庖恍┤寺??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p>
毛泽东还有一首写雪的诗,那就是《七律·冬云》。
此诗写于1962年12月26日,当是诗人69岁的生日之际。庆寿之作,本应喜庆,然毛泽东依然是直面现实,坚持斗争,不改革命本色。诗之高明处,是句句写实,却字字隐喻,人人又意会其中。
首联“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冬云压雪,万花凋零是实,暗喻的是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颔联“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滚滚寒流,微微暖气是实,所指却是国际上掀起的一股反华恶浪和不断高昂的正义之举;颈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虎豹熊罴,庞然大物是实,隐喻的是中国人民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尾联“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梅花喜雪,苍蝇怕冷是实,赞美的却是不惧逆境,勇于迎战的革命者,而鄙夷的、不足为奇的是那些经受不住大风大浪考验的脱逃者。
整首诗托物言志,借景抒怀,感情、景物、哲理融为一体。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对比,蕴含了深广的内容。描写的是冬景,寄托的是时事。从凝视“冬云”的沉重到体察“暖气”的欣慰,诗人的胸怀逐渐开朗,至颈联则转为直抒豪情。他在呼唤着一种威武不屈的英雄精神,一种独立天地的豪杰气质,一种至大至强的阳刚之气,“乱云飞渡仍从容”,这是毛泽东一生的性格使然。
毛泽东一生爱雪,对雪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故而在他的诗词中屡屡见之、咏之。除上述专章之外,还见诸《长征》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卜算子·咏梅》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等诗词。
毛泽东对雪的反复吟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雪者,纯洁之象征也。这是他一生为之追求的襟怀。
冬天来临,万物萧条。只见“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大雪覆盖川原,侵凌花树,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登高览胜,俯视北国,一幅秀美的雪霁图映入眼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俺魄Ч乓韵滤探?、赞关河之绝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冬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