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话·数据话·数据
台湾经济艰难“保1”又如何?
新华社台北12月25日电 题:台湾经济艰难“保1”又如何?
新华社记者 刘劼
台湾经济在经历了连续几个季度不到1%的增长之后,今年全年有望达到1%以上的增速,令岛内不少人松了一口气。然而,即使“保1”,台湾经济仍是“内虚”,外热内冷,痼疾未去又添新病,民众生活难有改观。
受到全球经济景气低迷影响,台湾经济2015年仅增长0.72%,从去年第三季度起甚至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今年7月,在低基数效应、电子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台湾经济的第一大支柱--出口结束了连续17个月的负增长,开始反弹。
出口反弹意味着工业生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的好转。在此背景下,台湾统计部门将2016年经济增速预计上调至1.35%。与此同时,台湾岛内多家研究机构也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1%以上。
然而,在岛内许多分析人士看来,“保1”只能说明台湾经济暂时走出持续低迷,但是复苏力道仍显有气无力。要想让民众切身感受到景气回暖,3%以上的增长必不可少。
未来几年,台湾仍将面临不确定的外部经济环境、岛内产业转型仍然任重道远等不利因素。而更大的?;?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经贸往来不如从前热络,台湾经济要想迈上增长新台阶可谓困难重重。
在台湾综合研究院院长吴再益看来,台湾经济面临的短期挑战包括:出口附加值逐年减少、民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下降、民间投资信心大幅衰退使得经济成长欠缺投资活水注入、经济复苏的果实未能妥善分配导致贫富差距拉大、高房价等经济负担使民众不婚、晚育、少子化等。
台综院此前发布报告称,台湾消费者信心趋势出现衰退,民众消费意愿保守,多项指标长期偏向悲观,超额储蓄问题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前10月台湾居民平均薪资上涨至4.94万元(新台币,下同),然而扣除同期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实质薪资则减少1.03%,预示消费者信心将遭受新的打击。
记者采访期间,时常能听到台湾老百姓抱怨经济景气差,生活质量大不如前。一位林姓计程车司机对记者说,现在的经济是他从业20多年来最差的,许多上班族都尽量减少乘坐计程车,选择公共交通以节省开支。
“再加上陆客减少,我每个月的收入至少下降了三四千块。老话说‘一个铜板压死一条好汉’,更何况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他说。
岁末年终,岛内企业裁员、缩编的消息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属于旅游观光或相关行业:复兴航空解散导致超过1700名员工失业,花莲元本红艺品店解雇88人,宝得利公司高雄分公司将解雇100人……
台湾旅游观光部门预估,今年陆客赴台人数将减少65万人次,台湾的外汇收入将减少355亿元新台币。旅游业者感慨,今年是“台湾观光史上最冷的冬天”,而且“明年可能比今年更惨”。
台湾《经济日报》日前公布2017年经济关键字为“转”字。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景气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两岸关系走势仍然是岛内经济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台湾应当尽快将政策调转回正确方向,才可以继续获取红利,台湾民生才会有显著起色。
台财政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台湾对大陆与香港出口10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3%。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评强调,大陆经济对台湾的影响不容忽视,台湾经济要重新找回成长动能,内与外缺一不可。对内,服务业的升级转型是重中之重;对外,大陆市场仍是关键所在。
展望2017年,岛内智库分析,台湾经济要想实现当局所期许的“保2”目标,难度绝对不小,而普通百姓对经济增长仍会是“无感”。
分析人士指出,相较台湾经济这口“冷灶”,岛内政治野火却呈燎原之势。台当局不应只知道炒作与己有利的政治议题,而应将更多精力转回改善民生、改善与大陆关系的正题上。否则,再多的政治“兴奋剂”也治不了台湾经济的“虚寒”。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台湾 经济 增长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