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怎样对话网络“新世代”
共享、共鸣、共情,折射网络新世代的“三观”。他们有自己崇尚的规则、认定的标准,他们是自由的、多元的、复杂的
网络有着“无人可以预测的未来”,无数人在这里寻找下一个忽然而至的风口。不过,以变化为唯一不变的世界里,有一个明天却已经来临。正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网民的迭代正在完成。网络“新世代”将新的关注、新的表达、新的形式、新的状态,呈现于生机勃勃的网络世界。
截至2016年6月,中国7.1亿网民中,“2”字头的占去30.4%,19岁以下的也有23%。与之相应的,是网络从1.0、2.0到3.0的升级。论坛里蔚为壮观的“盖楼”“灌水”已不多见,热闹一时的博客也田园将芜,门户网站不再是网民唯一选择,微博、微信的平台化日益明显……当信息的传递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流量的产生不再垄断于某一个入口,技术的变革不再受限于某一个环节,也意味着个人选择更多元,诉求表达更多样,思想意识更多变。有无限可能的青春,有无限可能的网络,共同构成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怀疑一切,青年人什么都懂。”王尔德的戏言,投射到当前中国的网络语境中,也未尝不是一幅简笔画。这一年,我们在“魏则西事件”“血友病吧事件”“雷洋事件”中,感受到网络知识型社区的崛起。你提供医学知识、我负责媒体分析、他思考工程技术……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网民,从各自擅长的角度进行“包抄”。知乎、分答、果壳、豆瓣、喜马拉雅,青年人不是相信一切也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在“什么都懂”的基础上,感受一切、思考一切?!肮蚕怼?,让舆情中广场式的情绪表达,向着知识的“补完”、思想的沉淀转变。
追求个性,也寻找共性;特立独行,也求其友声,在年轻人的网络空间中,“共鸣”是另一个关键词。年末,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进入院线。此前,这一作品意外获得B站网友集体致敬,在热闹的弹幕中,年轻人羡慕故宫里的日常、感叹文物人的专注、欣赏艺术品的精美……他们发现,传统与现代、“二次元”与“三次元”、手工时代与数字时代,竟也能穿越时空相遇,更何况那些“爱着你的爱”的同好者、“梦着你的梦”的同路人?专注与深入、探索与发现、执着与热爱,年轻人的网络世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肮裁?,带来分众化与圈层化,让网络的“长尾”覆盖更多维度。
“共情”,是新世代的另一个追求。一年来,种种网络流行语,往往因为让人捧腹而进入时代的语料库。奥运赛场上,“元气少女”傅园慧让“洪荒之力”奔涌了大半年,王健林的“小目标”释放强大气场形成“反差萌”,“葛优躺”则在妙趣横生中变成一种修复、治愈乃至对抗的姿态;“友谊的小船”“吃瓜群众”“一言不合就××”……这些一时的热点、热词,有着不同的幽默元素,在让人解颐之时流传开去。甚至网络直播,也有人分析,是在高颜值之外,提供了一种“无聊的趣味”“探究他人生活的欲望”,因而如此风起云涌?!肮睬椤保糜腥こ晌看蟮拇チ?,也带来“娱乐至死”的隐忧。
其实,无论是共享、共鸣还是共情,都折射着网络新世代独特的“三观”:并未拒绝崇高,而是不喜欢板起脸的说教;绝非颓废消极,而是要去发现自己的故事;不是排斥意义,而是希望在探索自身中实现价值。他们有自己崇尚的规则、认定的标准,他们是自由的、多元的、复杂的。2016年的舆情显示,网络新世代正以对社会热点的广泛关注,对事实真相的执着探寻,对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消除既有成见、突破条条框框、展现新的可能,他们完全可以成为网络平台最强大的正能量。与他们对话,不是迎合,也不能假装,而是要积极拥抱、全心投入,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沟通交流、有效管理、合理引导。
有作家曾说,“把个人和时代的交叉点写出来,就是伟大的故事。”没有人可以预言互联网的未来,但握着鼠标、看着屏幕长大的新世代,注定将影响时代前进的方向。赢得了他们,或许就赢得了未来。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网络 新世代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