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九三学社明东:那些迷人的“黑科技”
当明东的实验室时,我们感到十分惊诧。很难相信,这些前沿技术都来自这十几平米的“陋室”。在里面忙碌着的,好多都是80后,甚至90后博士、博士后。他们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都训练有素,各司其职,十分专业。
明东,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执委,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九三学社天津大学委员会主委、天津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今年10月21日,神舟十一号2名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及陈冬在天宫二号开启了人类史上首次在轨脑-机交互实验。这套在轨脑-机交互试验设备,就是由明东教授领衔的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与与中国航天员中心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的。
人-智能机器人联合探测将是未来航天发展的趋势,其人机高协同性的特点将对人机之间信息交互的层次性、信息量、普适性等提出很高要求。而近年兴起的脑-机接囗、意念控制等新型先进交互技术为实现航天员与机器人之间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提供了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的双手在特殊环境中被约束住了,比如双手正在操作一些复杂的任务,或者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无法通过双手实现,那么我们就要探测这第三只手进行操纵。所以脑机交互就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开辟了一个新的一个思考方式”,明东教授说。
脑-机交互技术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人脑在思考的时候神经会放电,如果能够把这些脑神经发出的电信号采集下来,进行破译解码,或许就能了解大脑思考的内容。简单地讲,这种技术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读心术”。然而,要想解码人类的脑神经信号,其难度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密码类似于一个厚厚的密码本,到现在为止,我们能看到的还只是这个密码本第一页的前几行字,这几行字大部分是和人类的简单肢体动作有关系”,明东教授解释。
正是因为对这几行字的破译,中风瘫痪的残疾人已经有望恢复运动能力。明东团队研制的“神工一号”和“神工二号”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临床试验,中风瘫痪患者通过大脑发指令,机器人就能解析指令并自动编码产生相应的神经肌肉刺激。当患者想抬腿时,体外的人工神经辅助系统就能根据指令帮助患者实现“抬腿”的真实动作。
“患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实际上是运动想象,在人-机-体融合的人机交互信息环路的帮助下,产生相应的动作,同时重建自身的运动机能。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天津、山东等多地开展了大样本的临床测试,希望帮助更多瘫痪患者再获运动能力”,明东教授介绍说。
和我们想象的穿白衣大褂那种严肃的科学家完全不一样的是,明东教授是一位非常阳光、随和的人。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喜欢看刘慈欣小说《三体》,和我们聊最新生物技术的发展,谈到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时就会两眼放光。他认为未来人与机器人应该是互相融合,脑-机交互系统其实就代表了未来人与机器共融发展的方向。
“人机将来可能更多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其实还是处于支配地位,而机器恰好能够再某些方面补充人类身体的不足,比如脑力与体力的不足”,他说,“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更多了解大脑思考的方式,更多地破译人类思维的密码,甚至直接传递大脑影像给另一个人,我想在未来都是可以实现的?!?/p>
编辑:韩静
关键词:明东 九三学社 教授 神经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