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中国迎第四次“单身潮” 单身现象成全球性话题
媒体报道的数据有是否准确,民政部门并没有给出定论。但随着中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却是眼见的事实——各种火爆的婚恋网站、相亲节目无不予以了佐证。
有分析人士指出,城市范围内,单身女性更多;而在农村范围内,单身男性更多。对于单身男女而言,大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还有部分在不婚和要婚中摇摆,而少部分人则是绝对的不婚主义。单身男女中,30-40岁的人结婚欲望最为迫切。4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更容易成为“终极单身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85后和90后中,一种后现代的婚姻观已经形成,他们不再认为结婚是一种必然。不论如何,单身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到底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还需要另外讨论。男婚女嫁,单身与否不单单是中国话题。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当中,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终身不婚,还有更多人选择长时间单身。据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在单身人群中有两百万人选择独自居住,而这一数字在2031年时会增长到320万。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20到35岁的居民中,38%的居民是单身而且独居。悉尼和布里斯本等澳大利亚大城市同样如此。
分析认为,澳大利亚单身人士如此之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澳大利亚各个地区的男女比例较为不均。有报道显示,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城市正在闹“男人荒”,而广袤的农村地区正在闹“女人荒”。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把婚姻作为唯一确立两人关系的方式。澳大利亚对事实婚姻的认可度较高,在法律和社会福利方面,只有同居证书或只是单纯保持长期同居关系的伴侣,在很多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因此导致很多年轻人对结婚并不迫切,甚至终身摇摆于同居和单身之间。
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称,近十年来,英国单身人数不断攀升。201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单身人数首次超过非单身人数,占51%。从地区来看,伊斯林顿地区以63%的男士单身率和57%的女士单身率位列榜首,单身比例较高的城市还有曼彻斯特、诺丁汉、布莱顿和霍夫等。不过,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单身未婚并不等于没有生活伴侣。
英国国家安全局表示,英国单身人数的增加可以归因于很多因素,包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婚率降低、社会对未婚人群以及未婚同居人群的接受度提高等等。与此同时,老年人离婚率和丧偶率升高,单身人群也日趋老龄化。由于女士偏向于嫁给比自己年长的男士,英国未婚女士的平均年龄目前是26.9岁,低于未婚男士的28岁。而且随着年轻一代的思想越来越开放,80后、90后对于婚姻并不是那么迫切,很多人觉得单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目前,在德国不到八千万人口中,单身者和独居者接近两千万。在49岁以下的年轻单身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且绝大多数单身者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
据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单身者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超过30%的居民是单身。根据调查研究,德国单身者的比例如此之高,有两个主要原因:女性要求太高,男性太不主动。但社会学家认为,单身现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经济上的独立,使得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委曲求全,搭伙过日子,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德国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采取传统方法为单身者创造相识的机会,为单身者牵线搭桥;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人们组成家庭,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不过单不单身,似乎并不影响德国人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61.9%的单身者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满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中国 第四次 “单身潮”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