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日媒妄议中国公祭日:将日钉死在战争加害者位置
原标题:日媒聚焦南京国家公祭日活动:紧盯纪念仪式,关注民间情绪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贾文婷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卢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9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日,南京举行大规模追悼仪式和纪念活动。由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即将访问珍珠港参加纪念活动,中国舆论要求“安倍应来南京”的呼声强烈。日本主流媒体紧盯中国今年的公祭仪式和民众情绪,并认为,围绕历史问题,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日本的外交压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仪式上午10时在雨中开始,南京全城鸣笛致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仪式并发表了讲话。日本《朝日新闻》称,赵乐际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
日本《读卖新闻》认为,中国的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延续了此前的主旨基调,即推动全体国民铭记历史,并在国际上强化中国对于这段历史的立场。日本TBS电视台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和中日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关注。据中方统计,南京大屠杀在世的受害者还有108人,老一代人对战争历史可能被遗忘感到担忧,因而希望全体国民特别是年轻人铭记并继承历史。此前,关于安倍首相即将访问珍珠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说,“如果日方想深刻反省、真诚道歉,无论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或是日本731部队遗址,中方有很多场所可供其凭吊”。13日出席公祭日活动的很多中国民众也对日媒表示了相同的看法。日本《每日新闻》称,日本领导人优先日美“历史和解”而拒绝回应中国的诉求,令中国国内舆论和民众非常不满,这将使得中日关系难有改善气氛。
目前,日本主流学界虽然肯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大多数日本人更习惯于使用“南京事件”这个不带感情色彩的词。日本甚至仍有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声音。一家右翼日媒13日说,由退役自卫队员组建的熊本县“乡友会”和“队友会”11日在熊本市“护国神社”举行活动,宣称要为侵华战争中进攻南京、参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熊本第6师团“恢复名誉”。“乡友会”副会长、原日本防卫大学教授中垣秀夫还污蔑南京大屠杀“充满虚构”。
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政府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官方认识是,不否认日军进入南京后杀害了很多非战斗人员且有掠夺行为,但对于受害者人数有诸多说法,认为难以判断准确数字。这种矮化事实的历史认识,只会妨碍日本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藤田表示,安倍自1993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到最终成为日本首相,数次国会答辩、与在野党的唇枪舌剑中,始终不愿意承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这种亵渎历史的见解,只会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重大阻碍。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政府自2014年起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升级为国家公祭日,当年的纪念活动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此后两年均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体现了国家对历史问题的高度重视。去年,中国还推动将南京大屠杀档案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强调历史问题,主要是为了激发国民爱国热情,力争“将日本钉死在战争加害者的位置”。TBS电视台认为,中国今后也将在历史问题上不断加强对日本的压力?!冻招挛拧烦?,中方在去年和今年的纪念活动中均未派政治局常委出席,这或许是“基于(缓和)中日关系的考虑”。此外,中方未对日本进行严厉批判,这一定程度上顾虑到中日关系。但围绕历史问题,中日之间的认识不同,矛盾依然难以解决,将来中日之间围绕历史问题可能会爆发新的矛盾。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日媒 国家公祭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