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78.1%受访者发朋友圈时会设置“分组可见”
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展示自己的平台。朋友圈“屏蔽”“分组可见”等功能,也让人们可以在不同人面前展示不同的一面。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发布朋友圈时会使用“分组可见”功能,仅16.9%的受访者从不使用该功能。
受访者会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包括:生活琐事(27.6%)、对热点事件的看法(22.9%)、心灵鸡汤和生活感悟(19.0%)、个人照片(13.0%)、转发推送文章链接(11.1%)、吐槽抱怨(4.3%)等。
在湖北武汉从事新媒体工作的李民民发朋友圈的频率很低,但几乎每次发都会用到“分组可见”。他说:“过多的无效互动、信息传播会让微信好友产生‘累赘感’。我给每一个微信好友都加上了分类标签,这样就可以根据内容定位、结合标签功能实现精准推送,不会打扰到很多人?!?/p>
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的雷宗扬则表示,最初使用“分组可见”这一功能,是为了屏蔽老板?!拔胰衔?,私人生活和工作应该是分开的”。在他看来,不去屏蔽别人未必是“坦荡”的表现,“那样反而不能更好地做自己,不能想发就发,心里总会有很多顾虑”。
调查显示,至于受访者在朋友圈屏蔽的人员类型,陌生人排在首位,占41.9%;其次是上级领导,占30.0%。接下来是:普通网友(27.1%)、熟悉的同学朋友同事(26.2%)、父母家人(26.0%)。
而说起屏蔽别人的原因,50.1%的受访者是因为有些事情只想和最亲密的人分享,37.0%的受访者表示与别人无关的事没必要让人看到,29.9%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别人也同样屏蔽了自己,27.2%的受访者是担心破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27.1%的受访者表示因为不喜欢某个人。
在频繁使用“分组可见”功能的情况下,受访者朋友圈是否还能反映真实的自己?调查显示,59.9%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能够反映真实的自己,15.0%的受访者认为不能,25.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进一步调查显示,37.7%的受访者会根据朋友圈的内容来评价他人的生活状态,36.6%的受访者不会。
江苏常州的吴阳(化名)坦言,每次发朋友圈时,心里还是会斟酌一下。“免不了会去想,这样的内容发出去之后,别人会怎么看我。所以有时候想发一些负能量的东西,这么想过之后往往就不发了,会忍着。少数几次忍不住发出去了,也会在短时间内删掉”。
吴阳认为,现在朋友圈已经成为社交中的一张立体名片,许多人都是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八裕瓜终媸档淖约汉苤匾?,有时候为了维护形象而‘分组可见’一下,也能理解”。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4.2%,80后占53.6%,70后占15.9%,60后占4.8%。
编辑:梁霄
关键词:受访者 朋友 分组 可见 调查
 
       
 

 法国系列恐袭发生两周年 民众举行仪式悼念受害者
法国系列恐袭发生两周年 民众举行仪式悼念受害者 西成高铁进入开通前的全面验收阶段
西成高铁进入开通前的全面验收阶段 直击伊朗地震重灾区
直击伊朗地震重灾区 第20届法兰克福欧元金融周开幕
第20届法兰克福欧元金融周开幕 第31届东盟峰会在菲律宾开幕
第31届东盟峰会在菲律宾开幕 哥伦比亚缴获超12吨毒品 总统现身视察
哥伦比亚缴获超12吨毒品 总统现身视察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完成冬季换“装”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完成冬季换“装” 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