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铜炉为什么被称为明代文玩之首
宣德三年 (1428年),暹罗国使者为贫铜的大明带来了数万斤风磨铜,也就是黄铜。当时云南的铜矿尚未开采,金灿灿的大量黄铜让朱瞻基极为欣喜。他命人将这数万斤 风磨铜化为铜水,重新铸造成一万八千多件传统礼器,其中包含了3000件香炉(一说为5000件)。这3000件香炉也就是为后世收藏家心心念念的宣德炉。
当青铜器的光芒褪去,另一种铜器文化在明代异军突起。铜炉,这种被誉为“明代文玩之首”的器物开始作为祭祀的礼器和文人香道用具跃上历史舞台。 而宣德炉正是其唯一的杰出代表。西方人视此为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而中国人自己却似乎早已遗忘,正如王世襄所言:“(把玩铜炉)这种生活情趣已离我们 很远,以致有人难以想象,但历史上确实有过。”
在朱瞻基的亲自参与设计下,宣德炉以其臻于完美的造型与皮色,成为一种足以垂范后世的铜炉,500多年来引得匠人争相模仿,以至于“宣德炉”几乎成为铜炉的代名词,不管哪个朝代制作的铜炉,都愿意称自己为“宣德炉”。
虽然陈巧生仿铸的就是历史上的宣德炉,但他却不敢掠美,还是给自己的铜炉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巧生炉。如今他所铸造的铜炉也已经得到古玩界和 收藏界的肯定,马未都甚至不吝赞道:“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蔽始巴斓拿孛?,陈巧生说:“要做好铜炉,就要了解古代的文化,要穿越到那个时代里 去,不仅要在其中思考,更要在其中生活。”也许是受陈巧生的影响,他21岁的二儿子陈冠丞活得像一位古代的书生,他喜欢弹古琴,读四书五经,还精习书法, 能吟诗作赋。
自陈冠丞记事起,陈巧生就开始废寝忘食地仿铸宣德炉,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久而久之,陈冠丞对炉文化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宣德炉是一种既 可以居庙堂之高,又可以处江湖之远的器物。这正如古代的文人,他们在书房内研读圣贤诗书,一心寄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现实未必如意,皇帝的 召唤有时遥不可及。案头的铜香炉成为自己的一种隐喻:本为宏大庄严的典礼而生,却栖身于简陋的书房内?!?/p>
陈巧生虽然自称只是一个匠人,但却一直在强调铜炉所传递出的文化,特别是文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宣德炉最为生动与精彩的描述,出自明末的文人 冒辟疆,他说:“宣炉最妙在色……正如女子肌肤,柔腻可掐?!苯鹗舻闹矢?,却泛出柔腻如肌肤的光泽,这种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体验。
为了达到这种细腻程度,需要对铜进行反复冶炼。据说,宣德炉在冶炼时,朱瞻基前去参观,工匠认为只要反复炼6次,铜器就自然会泛出宝光。但朱瞻 基还不满足,他让工匠炼12次,加倍提纯。如此得到的精铜,只有冶炼前的四分之一。陈巧生恪守古法,以十二炼提纯黄铜,其纯度丝毫不亚于古代。
除了精炼铜以外,宣德炉还含有金银等贵金属,这足以改变铜原有的重量与质感?!昂玫穆踊岽永锿馔赋龉庠?,只有用好的材料,颜色才能凸显出 来。”历史上有传说,皇宫的佛殿失火,金银佛像全部熔毁,皇帝就下令在炼铜时把这些金银一并熔进去。这多半是后世文人所杜撰的,但如果不是宣德炉沉甸甸的 分量与特殊的光泽,也不会激起人们的这种想象。
明代以前的铜器都是青铜,容易生锈,而宣德炉因为材料的珍贵与难得,还要加上一层颜色,将其?;て鹄?,这与给上好的家具上漆是同一道理。宣德炉 的颜色有多少种?有学者将其总结为30多种:枣红色、海棠红、茄皮紫、鳝鱼黄、棠梨色、蟹壳青等等。道法自然,古人将取诸自然界的颜色施加在冰冷的铜器 上,让铜器第一次泛发出本身色彩以外的光泽。陈巧生从他开始做炉子的时候就开始研究颜色,他用天然的矿物、植物颜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同中草药调和在一起,反 复试验,目前他已经恢复了绝大部分有记载的宣德炉颜色,并且还开发出以往所没有的色泽。
巧生炉复原出了宣德炉“柔腻可掐”的艺术效果,但陈巧生对于冒辟疆的比喻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与其说宣德炉的皮色柔腻“如女子肌肤”,不如说它温 润通透,犹如美玉。儒家将“君子比德与玉”,赋予仁、义、智、勇、廉等优秀品质?!熬赖挠袷厝恍枰止さ拇蚰ズ偷褡?,精良的铜炉也需要经过一番打磨和 养护,铜炉皮壳质感温润若玉,符合传统文人的美学标准?!惫糯娜硕杂诟髦制魑锇淖非?,其实也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正如木刻、玉雕需日日把玩以形成包浆,铜炉也需要常年“火养”,在温火的烘烤之下,铜炉的皮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温润,越来越耐看。 这往往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的过程。但也有收藏家以猛火急攻,以求速成。王世襄在《漫话铜炉》曾记这么一件事,他学父亲的好友赵李卿先生,将新淘到的一具蚰耳 炉浸入杏干水煮一昼夜,去除表面污垢,随后把烧红的炭或煤块夹入炉中,或把炉放在炉子顶面上烤,一夜烧成润泽无瑕的棠梨色,令王世襄欣喜若狂。但陈巧生却 不大提倡这种速成方法,因为一旦把握不好容易将皮壳烧坏,他更倾向于每日用沉香或檀香熏燃,日积月累,烟气熏染炉体,香油附着炉身,再经过人手盘玩,自然 而然地获得温润的光泽。
宣德炉的式样多取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图》和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简洁的造型,高度抽象的线条,精准的几何关系,这些在宋瓷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的美学元素,在宣德炉上也能寻见端倪。“越简洁的东西越难做?!背鹿谪┐伊髁谝患挥腥魏蔚窨痰那缮?,“这种简约的审美是受中国人认可的,铜 炉的美通过流畅的线条与韵味来体现?!?/p>
宣德炉以“耳”分款,造型的差别也在“耳”上得到充分体现,冲天耳式端庄中正,多用于祭祀;蚰(一种虫子)耳式,圆融小巧,多安置在书房;双鱼 耳式,像两尾游鱼,放在卧室最为合宜;而桥耳式,灵活的曲线构筑出独有韵味的线条,多放置在课堂书塾。不过对于今人而言,这些不同的耳式,已经成单纯的审 美元素,至于铜炉置于何处,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到了晚明,出现了一种洒金炉。它是在宣德炉上再点金,是光泽内敛的宣德炉一次华丽的转身。陈巧生也做洒金炉,他点的金是一片一片的,凑近了看, 呈不规则的块状,但拉开一定距离,这些金片又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布满了炉身。陈巧生也并不排斥繁缛的雕刻,因为雕刻毕竟拓宽了铜炉的表现手段,只要图案 与器物本身的器形、气质相得益彰,也不必给自己画地为牢。在镂空雕刻时,他考虑到香炉多为文人所用,所以他大多雕一些亭台楼阁、侍女花鸟。如此,当缕缕青 烟从画面中升腾而起,便宛如一幅意境优美的动态画卷。
铜器的雕刻,刻刀并非施在铜上,而是蜡上。以蜂蜡塑成所需铸造器物的蜡模,雕刻成型后,其外用耐火的泥沙包裹,加热烘烤至蜡模全部熔化流失,让 坚硬的泥沙层形成一个中空的外壳,往里浇注铜水,冷却后将外模敲碎,便得到一个初步成型的铜器。这种铸铜法被称为失蜡法。运用此法,再复杂的器形都有办法 铸造出来。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精雕细刻的青铜器之所以可以惊艳后人,就是因为采用了这种方法。陈巧生铸炉采用的也是失蜡法。原理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极 为繁复的工序,陈巧生也是试验了多年,才把这种失传已久的铸造方法重新寻找了回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铜炉文化,两年前,陈巧生在苏州相城区开设了巧生炉博物馆,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明清铜炉与数百件巧生炉精品。博物馆由陈冠丞担 任馆长,负责铜炉文化的整理与传播。在他们父子看来,尽管宣德炉曾经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但铜炉文化不应该成为一种贵族文化,而应该惠及每一个普通 人。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其目的也正在于此。
陈巧生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心却变得浮躁,点一支香,赏一具炉,可以让人很快静下心来。在香气熏染下,无论人还是炉,都仿佛回到了古代,无尘俗之扰,也无车马之喧,在人与炉中间,只有袅袅弥散开来的几缕青烟。
编辑:陈佳
关键词:铜炉为什么 被称为 明代文玩之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