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促进农民增收将打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董峻)6日,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对此,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
据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一系列支撑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正在相继作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出台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突出加强了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方面的谋划,确定将围绕完善和巩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提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任务举措。
农业部日前出台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
在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方面,经中央深改组、国务院同意,全国29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已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各试点地区正普遍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一些试点地区实现了集体经济变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多头并进。
近年来,一大批过去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已有450万人。为了支持农民工等群体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收入,国办日前出台相关意见,重点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商以及各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并从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水用地用电、社会保障、入住园区等方面作出更明确的鼓励措施。
为了让550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有关部门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基地,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产受益、托管等帮扶模式,确保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精准受益。(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促进农民增收 政策“组合拳”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