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名校光环不是人生利器
不久前,一篇名为《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的文章曾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作者用戏谑的笔法表达了自哀自怜:读完名校,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在生存的压力下变成了“平庸的大多数”。
文章一出,点赞者众。如果只是单纯地发一番牢骚,也无可厚非。毕竟,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处于事业起步阶段,难免有些磕磕绊绊,对未来产生困惑、迷茫也实属正常。但有一种状况切切需要避免,那就是陷入这种自哀自怜中不能自拔,以致在社会这个大坐标系中一点点迷失。
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背上都有身份标签,“名校”就是其中之一。有着名校身份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自带光环”,但如果工作遭遇不顺而又自怨自艾,“光环”反倒可能成为伤疤。假如只看到困境,却又安于现状,只强调迷茫,而不寻求出路,把个人发展的责任一味推给学?;蛏缁?让自怜去代替自省,终究会导致自误。
个人发展与“名校身份”一定是正相关吗?不尽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须知,任何学校都存在仅满足文凭到手的自误学生和发奋图强的自悟学生。正如蔡元培先生曾批判的:“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其实,与其对着名校身份自怜,不妨扪心自问:自己的能力是否对得起这纸文凭?
破除自哀自怜,除了自省,还要拿出自信?!懊!钡墓饣酚痴障?不应只是一时的“成功”,更应是大学教育所赓续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信条,更应是一份可贵的相信——相信通过个人奋斗可以实现理想,相信自身努力能够战胜潜规则,相信那句意气风发的“少年强则中国强”。
破除自哀自怜,还应拿出埋头实干的劲头。不能仅看到当下的困厄和自身的不足,而应自省于是否因为保守自怜而失去了发展自我的机会,是不是在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要相信功力必不唐捐,少些“为赋新词强说愁”,多些“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此才不致变成自己不希望成为的“平庸的大多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名校 光环 985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