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菲德尔·卡斯特罗“重返英雄之城”
新华社古巴圣地亚哥12月3日电 通讯:菲德尔·卡斯特罗“重返英雄之城”
新华社记者倪瑞捷 马桂花
60多年前,古巴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带领革命军在圣地亚哥打响革命起义的第一枪。3日,于上个月逝世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骨灰运抵圣地亚哥,他将长眠在这座革命事业开始的“英雄之城”。
起点
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兄弟对圣地亚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那里,他们经历过失败的苦涩,体会过死亡的威胁,感受过离别的伤痛;同样是在那里,他们点燃了古巴革命的“星星之火”,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成就了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
195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带领革命军攻打圣地亚哥东北部的蒙卡达兵营,打响了古巴革命第一枪。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第一次起义以失败告终。
“判决我吧,历史将宣判我无罪!”正是在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法庭的审判上,菲德尔·卡斯特罗发表了他举世闻名的辩护。
入狱18个月、收到死亡威胁、流亡海外……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圣地亚哥重整旗鼓。1956年,“格拉玛”号轮船载着革命军在圣地亚哥西北部的马埃斯特腊山附近登陆。由于受到政府军伏击,革命军死伤惨重。卡斯特罗兄弟潜伏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游击战。
1959年,巴蒂斯塔政府军溃败,卡斯特罗兄弟率领革命军解放圣地亚哥城。由于圣地亚哥居民为游击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座城市被誉为“英雄之城”。
归程
11月25日晚,菲德尔·卡斯特罗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遵循其遗愿,他的骨灰将被安葬在圣地亚哥北部的圣伊菲热尼亚公墓,古巴革命英雄何塞·马蒂同样长眠于此。
革命之路由圣地亚哥开始,一代传奇谢幕选择回归革命事业最初的起点。11月30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骨灰从哈瓦那出发,沿着当年革命军的路线,途经古巴13个省,于3日中午抵达圣地亚哥。
沿着运送骨灰车辆行进的公路,古巴人民静静等候,送他们的革命领袖最后一程。古巴人知道英雄总有迟暮的一天,但对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离去,人们还是无法平静地接受。
车队经过,有人失声痛哭,有人高喊领袖的名字,有人挥手道别,有人高举古巴国旗……大胡子、绿军装、身姿挺拔、目光炯炯,古巴人拿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照片送别伟人。
永恒
圣地亚哥市中心的塞斯佩德斯广场上,前来送别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人有序地守候。一家餐馆外写着这样地标识:“暂停营业,今天我们要和菲德尔在一起”。
从参与爱国学生运动到领导古巴革命运动,从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到对抗超级大国美国,菲德尔·卡斯特罗一生从未妥协,被许多拉美左翼领导人称为“革命之父”。
今年4月的古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菲德尔发表了他的告别演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带着热情和尊严付出努力,就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质和文化财富……或许,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在这个会场发言。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将会取得胜利!”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即使没有了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人民的生活依然井然有序,这或许就是给他的最大安慰。
青石斑驳、葳蕤丛生,英雄之碑浩气长存,圣伊菲热尼亚公墓正静静等候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到来。
编辑:秦云
关键词:菲德尔·卡斯特罗 重返英雄之城 圣地亚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