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岁末年终 文化日历百花齐放
让翻日历成为一种文化熏陶
临近年终岁末,多家出版社纷纷推出明年的日历图书。它们或配以名家书画,古朴隽永;或辅以唐诗宋词,韵味绵长;或手绘博物图谱,可识鸟兽草木之名。一些设计精致、印刷考究的文化日历,销量甚至超过畅销书。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最畅销的文化日历年销量可以达到近30万册,许多文化日历的年销量达到5万册以上,远超通常只能发行三五千册的普通图书。
纸质日历曾经是生活的必需品。日历上勾画着亲人的生日,记录着当天的故事,每过一天,就把日历翻过一页,成为一个平凡而又充满仪式感的动作。然而,如今人们越来越忙,电子日历越来越方便,纸质日历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翻日历”成了“老皇历”。
文化日历的出现,让纸质日历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之中。与指导“宜嫁娶”“忌动土”的皇历不同,也与纸张粗糙、印着生活小常识的日历迥异,文化日历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装帧设计上,都更为贴合当下读者的需要。最先带动文化日历热潮的《故宫日历》,每一日搭配一张精美的文物图片,就连书中用字都集自经典碑拓;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本草养年日历》,从明代彩绘本《食物本草》中挑选几百种瓜果、谷物、禽肉等,按照气候递变依次呈现,食材与季节的关系一目了然。
人们缺的不是日历,而是文化。有一则文化日历的广告这样说:“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一本完整的书,那不妨利用碎片时间,每天花5分钟看看日历,用365天来熟悉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泵刻炱骋谎畚幕绽?人们多数时候或许并不是为了查找今天是何月何日,而是借此放松身心,感受一丝自在与闲适。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日历的实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其属性其实更接近于以时间为核心概念的工艺品。正因此,有很大比例的文化日历成为馈赠亲友的新年礼物。即使选择自用的读者,因为这些日历印制得实在太精美,很多人也不忍心在书页上留下任何字迹。
从几年前《故宫日历》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红楼梦日历》《汉字之美》《生肖日历》等百花齐放,让市场的归市场,文化的归文化,一本小小的日历也可以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百态。然而,文化日历是否能一直“火”下去,多年之后还有多少日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最终还将由创意和文化来决定。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日历 文化 故宫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