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职工福利保障居“基础水平”亟待商业保险“补位”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专电 题:职工福利保障居“基础水平”亟待商业保险“补位”
新华社记者 谭谟晓、王虎云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6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报告》显示,我国职工福利保障状况处于基础水平。值得关注的是,职工保险意识不断增强,超八成受访职工认为商业补充保险对自己就业选择“非常重要”。但与职工的高预期相比,商业补充保险覆盖率尚不足六成。
报告显示,不同行业和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不均衡,金融业保障指数相对较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排名靠后。国企职工福利保障情况最好,外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排名最后。
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企业对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保障落实较好,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年金、商业补充保险等是拉开不同行业间、企业间福利保障水平差距的主要因素。
报告显示,未来1至3年计划在商业补充保险方面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仅为44.3%,部分企业表示“已提供社会保险,无力承担商业补充保险”。而从员工需求来看,有51.5%的员工选择了更希望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表示,这意味着企业对商业补充保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也表明商业补充保险产品的供应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
对那些希望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的员工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最合他们心意,选择这两项的员工比例分别为30.9%、15.8%。选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比例也较高,分别为13.9%、12.7%、10.9%。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的当下,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上,即工资、奖金和福利之间做出适时调整已是必然,应有条件地向“福利”上做出适度倾斜。企业的福利保障建设需要各种商业保险和年金产品做补充,保险公司应开发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此外,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医疗改革的推进,有77.5%的职工愿意在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基础上增加一定缴费来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以承担晚年可能产生的部分护理费用;已经购买税收优惠健康保险的职工比例为11.4%,没有购买但未来有购买意愿的职工比例达56.5%。
专家表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还处于局部地区试点阶段,各种模式并存,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参保人跨地区接受护理难、护理标准不一和资金使用低效等问题,政府应该尽快统一模式,并对相关制度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对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障性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推动商业保险发展。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职工福利 商业保险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