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当与时俱进
核心观点
今天,我们面临着对于“迎面扑来”的各种科学结果尽快做出独立判断的问题,这首先要求普通公众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多渠道的终身过程,素养的获取不仅通过正规教育,也通过与同辈、同事和更广泛的社会的互动
沈建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通过媒体发布了他们对于国内一些地区饮用水相关样品中亚硝胺类物质的检测结果。新闻稿中特意强调“相比美国,中国的出厂水和龙头水中的亚硝胺检出情况要严重得多”。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更有媒体将“亚硝胺”比作“水中PM2.5”,进一步引发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忧虑。
好在媒体上很快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公众在第一时间里就得到了充分数量的平衡信息。虽然这次由媒体不当报道导致的风波很快就平息下去了,但整个事件还是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并非所有科学结果都需报道
首先新闻稿中提到的“23省水样品中检出亚硝胺”和“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等由媒体报道启端的风传都有一个显著特点,都说报道内容是已经公开发表在国际著名(也有用“顶级”“前沿”“高端”等修饰词)学术刊物上的研究结果,以增加对于公众的影响力。为此我将清华的这篇论文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论文全文的电子版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到手,花时间认真看了一遍。首先发现,2010年以来,类似的检测工作其他中国学者早已发表过多次。清华的这篇论文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科学思想或新的观察发现。
关注综合性媒体的读者可能会感受到,近年来国内某某院?;蜓芯炕寡д咴谀衬沉煊蛉〉弥卮笸黄?获得国际级重大成果报道的频率显著增加。媒体上密集的“成果”或“发现”的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成果”或“发现”持有者的学者、专家本人主动“登台唱戏”;二是媒体从业人员“操刀”;三是学者、专家所在单位或地区等相关部门有组织的公关活动。科研领域的活动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及时知会整个社会。但是不是所有的“成果”或“发现”都有必要匆匆“捅到”综合媒体上去,就大有商榷的余地了。
几年前,英国《自然》杂志曾刊出过一篇评论,题为“政策:解读科学结果的二十个提示”,其中第十二个提示讲到“科学家也都是人,他们有他们推动研究工作的动机”,他们会要研究经费,要工作岗位,要学术地位,也免不了有金钱方面的利益。这些动机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有人选择性地公布数据,甚至夸大事实。韩国黄禹锡和日本小保方晴子的学术造假不也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国际顶级(真正的顶级!)学术刊物上吗?此外,各科学期刊的编辑也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偏见?!蹲匀弧吩又旧险馄缆畚恼碌淖髡弑硎?他们之所以提出他们所能想到的这些提示,是希望对于政治人士、决策顾问以及媒体记者等可能对于科学结果加以解读的人群能有所帮助。当然对于普通公众也不无裨益。
科学素养的内涵是动态的
今天,我们面临着对于“迎面扑来”的各种科学结果尽快做出独立判断的问题,这首先要求普通公众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科学素养的内涵是动态的,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有不同的期待或要求。在开始阶段人们比较注重智力方面,如读写能力、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后来发展到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以及掌握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理解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科学素质是指社会公众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能力;二是科学推理的基本水平的能力,即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要有所了解,具备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判断某种说法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成立;三是理解包含科学及技术内容的公共政策议题的能力,即充分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能够对个人生活及社会中出现的科技问题做出合理的反应。首先,公众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与健康、环境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是人们普遍的知识需求。公众科学素养中的科学不同于专家的做科学(doing science),而是普通人的科学,即用科学(using science)。公民科学素养标准和科学课程标准在目标群体、培养目标、实施手段、对知识把握的侧重点等方面应有所不同??蒲Э纬瘫曜冀蒲е赌谠诘耐骋恍苑旁诹耸孜?其次才是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而公众科学素养标准更强调与国家发展目标、成年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以及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多渠道的终身过程,素养的获取不仅通过正规教育,也通过与同辈、同事和更广泛的社会的互动。
让人十分欣慰的是,在这一场“饮用水亚硝胺”风波伊始,网络上便出现了密集的正面判断,例如提倡注意从剂量的视角看问题。几年来的风风波波让公众的科学素养有了显著提升,现在的问题是还要持续不断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作者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科学 素养 公众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