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 什么让孩子变得暴戾?
校园暴力,为什么屡禁不止?专家认为,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容易不稳定。父母的暴力对待、家庭与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效仿和崇拜。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如果过分渲染细节,也会引发“观察学习”效应,使案例成为“教材”。要杜绝校园暴力,则需要法律的有效约束,以及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沟通,不能张口骂、抬手打。
打开网站,输入“校园暴力”几个字,就会有一大批视频出现在眼前:羞辱、掌掴、围殴……每段视频,都触目惊心。
学校,本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当种种欺凌行为不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要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暴戾?将施暴事件公之于众,有哪些利弊?到底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治欺凌事件?
暴力事件频现,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
身心不成熟,家庭社会问题诱发认知偏差
前不久,北京某专修学院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两名女生在宿舍内遭到多名女同学殴打,导致嘴角撕裂、身体多处受伤。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事发后,打人女生竟在微信朋友圈公然发布警车和警察照片,并配发“已经对警车免疫”“这次几日游?”等调侃性的文字。
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施暴者的不以为然让人十分揪心。有些孩子“天真地”认为暴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些孩子则把暴力当作一种“发泄情绪”或“树立威风”的方式;还有些孩子主动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将暴力行为当做一场“表演秀”……这些现象,折射出的是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大脑的前额叶还不成熟,加之荷尔蒙激增,所以情绪不稳定、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笔锥际Ψ洞笱睦硭刂式逃傅甲已钴朴⑺档?,“除去生理因素外,更主要原因则是青少年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偏差的出现,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包括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p>
“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的根子在家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引发孩子的模仿?!?/p>
“做事不讲程序规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缺乏友好协商意识……诸如此类的社会大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贝⒊腿衔氨热缬笆?、游戏中的暴力,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免疫’。一旦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矛盾,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暴力行为应用到其中。毕竟,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p>
施暴视频流传,警醒社会还是引发模仿?
不应渲染细节,注意隐私保护
与过去相比,发生在网络时代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有着更易传播、更易扩散的新特点。当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候,一起发生在校园角落里的暴力事件,很有可能在当天就会广为人知。
施暴视频发布到公共平台之后,由此带来的传播效果,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人们会对受虐者产生同情、加强自我?;ひ馐丁⒍允┍┱呒右郧丛?、告诫自己不可施暴等,这是积极的效果;施暴者对自己的恶行引以为傲、高调叫嚣,引发未成年人的效仿,这是消极的效果。
“网络的双刃剑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说,“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一些视频材料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直接把暴力现场展示在屏幕上,甚至过度渲染细节,这些都是应该禁止的。因为,孩子们在观看欺凌暴力视频报道时,往往缺少家长或学校的合理引导,这就很容易让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观看者感到不适、受到冲击,成为欺凌暴力的间接受害者。另一方面,这些视频也很有可能造成‘观察学习’效应,引起一部分未成年人的模仿,成为反面教材?!?/p>
杨芷英认为:“暴力事件可以报道,典型事件也应当通报,媒体可以做道德上的评价、行为上的指导。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渲染细节,不要出现暴力打斗的具体场面。否则,可能适得其反?!?/p>
裴涛强调:“传播案例,能够引发社会关注,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应该避免泄露孩子的隐私、揭开孩子的伤疤、使他们受到二次伤害。无论如何,要将孩子的身心安全与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杜绝校园暴力,惩戒有效还是感化有效?
加大惩戒力度,但别靠打骂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或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故意伤害但没有致人重伤的,不构成犯罪,作为一般民事纠纷处理,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以此为由,有些孩子就以“我没成年,法律管不着我”为借口,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事实上,校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采取了立法的形式,加大对施暴者的惩戒力度。“法律的约束是防治校园欺凌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这种约束不是简单地处置施暴者,还包括对家长、学校、社会的规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耿申认为,“除了要让未成年人承担欺凌与暴力的相应法律责任外,更应该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同时要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p>
有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还是要立足教育。
“对于那些有过暴力行为的孩子,不要另眼相看。作为老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扶?!北本┦脱г焊绞糁醒3に镉裰?,“此外,通过事前疏导的方式,将暴力从源头上掐灭,这是格外重要的。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家长,应该以建设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
何为社区矫正?(链接)
2012年1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在我国,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的优势,一是可以避免罪犯在监禁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现象,二是可以大幅降低司法成本。
2012年以来,社区矫正已连续3年每年新接收超过40多万人,社区服刑人员数量接近全国罪犯总数的1/3。全国近年来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一直处于0.2%左右的较低水平。
社区矫正制度,目前还面临社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倚重政府机关,因而还需要鼓励和动员社区、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提高参与度。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暴力 校园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