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南北合并 志在全球
(原标题 中车集团:南北合并 志在全球)
11月11日上午,中国中车集团总部大楼里,中国中车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陈大勇的手机上收到了一个从海外传来的好信息:中国中车竞标的印度项目资格审核通过了。
好事总是成双,在“双11”这个“电商购物节”,中国中车研制的铁路“驮背运输车”通过样车试用评审。这是中国中车面向“电商时代”研发的新型专用铁路货车,可实现铁路与公路间的快捷运输。
承继了南、北车全部业务和资产的中国中车成立一年多来捷报频传:科技创新精彩纷呈,国际市场高歌猛进,整合效应初步显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正努力实现由本土企业向全球公司转型、由轨道交通装备向高端装备转型的目标,并成为我国高端装备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集团之一。
重组效应初显
2015年9月28日,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重组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历时将近一年的南北车重组工程圆满竣工。按照“两套人马、一个团队、统分结合、高效务实”的原则,中国中车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架构,迅速明晰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发展定位和业务模式,搭建了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类金融业务、地产置业、职业教育、资产管理六大业务平台,初步形成了精干高效的管控架构。按照“业务合、机构合、人员合”的要求,迅速完成人员、业务等方面的融合,实现平稳过渡。
“把中车与世界一流公司进行对标,中车从规模上已经实现了全球第一,产品质量、性价比、服务性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敝泄谐档澄榧?、副董事长郑昌泓介绍说,南北车的合并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中国中车将努力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努力实现制造供给与实际需求的有效匹配。具体来说,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升“中车制造”的“供给品质”;二是优化产品业务结构,努力实现“中车制造”的“多元供给”;三是国际化将换挡加速,提升“中车制造”在国际市场的“供给速度”;四是矢志不渝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保持中国中车发展的“供给动力”。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速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向世界。
中国中车成立至今,所属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市场协同、区域协同明显增强。2015年,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增长8.31%;实现利润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7.44%。仅用半年时间,中国中车就以1+1>2的成绩单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整合效应。
2016年1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发布了中央企业十大品牌建设优秀企业,中国中车名列其中;在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上,中国中车位居266位;在世界著名咨询公司德国SCI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中,中国中车继续位居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冠军的地位,其营业收入比行业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还多。
在此期间,中国中车还相继诞生了一系列的新鲜业务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的中车云链金融网络平台成效显著,成为中央企业“众创典范”,有效带动了社会创新创业;有效配置金融性资产,成功入股中华联合保险,持有中华联合保险13.06%股权,资产组合逐步优化;在江苏和浙江,储备多年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得到运用,在江苏常熟和浙江宁波取得村镇污水处理PPP项目,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科技创新瞄准行业正前方
10月21日,包括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的跨国联运高速列车等项目在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首批三个项目在北京举行启动会。这是我国首个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专项,中国中车正是这一专项的牵头者。
南北车合并后,有一种质疑一直存在:没有了竞争,中车创新动力会不会不足?
“恰恰相反,中车整合了南北车的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组成研发团队合力攻克重大核心技术难题,瞄准轨道交通最前沿技术,有的放矢,提高了研发效率?!敝泄谐悼萍脊芾聿扛辈砍と谓〗樯芩?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首次尝试。以引领世界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为导向,中国中车的科技创新瞄准行业正前方。
如今,中国中车正由产品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提供产品为主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面向全球布局科技资源。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中车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1个海外联合研发机构。
研发实力增强带来了累累硕果。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企业专利奖排行榜”上,中国中车以38件获奖专利位居第2位,居装备制造业之首。今年7月15日,“中车制造”中国标准动车组完成了绝对时速420公里、相对时速840公里的会车试验,为世界首次;今年5月6日,“中车制造”磁浮列车正式在世界最长中低速磁浮专线——长沙磁浮上载客运营;今年4月27日,世界首列商用型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国中车诞生;今年9月,中车研制的世界最大功率混合动力机车完成高原和高温试验……
“中国高铁走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经过‘十三五’的布局发展,我们的技术和创新越来越成熟,中国的先进轨道装备技术正在走向世界?!比谓⌒赜谐芍竦厮?。
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升级
9月9日,中国中车收到巴西里约地铁公司的感谢信。信上说,“中车制造”“高质量的现代化列车不仅得到了里约地铁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居民和所有游客的认可”“中车地铁完全称得上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运输线”。让里约地铁公司赞不绝口的,正是中国中车服务2016奥运专线的地铁列车。而此前,中车制造地铁已经成功服务了2014年世界杯。
在南北车合并前,两“兄弟”开拓海外市场时经常碰头,形成无序竞争态势。为了加快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南北车重组合并成中国中车,合力向外,市场更加广阔。
作为中国中车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陈大勇一直从事海外业务,对合并后的变化非常有发言权,“中车成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竞合效应’出现了。以前,国际一流的大企业,除非进入中国市场,一般不会主动和我们合作。现在,我们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际巨头们开始主动找我们寻求合作,国际市场更加广阔了”。
今年以来,中国中车在欧美澳等高端市场格外抢眼。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车新签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26%。其中,3月份获得的美国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订单之最。
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经设立56家境外子公司,分布于六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外资产226亿元、员工4625人,产品已经出口到10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企业实现了出口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市场,出口形式从产品出口到产品、资本、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组合出口,出口理念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进去”、品牌“走上去”的四个转变,一个“跨国经营”的中国中车已经出现。
如今,中国中车正借助“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契机,以轨道交通装备业务为先导,带动基础设施、通用机电、新产业和服务业等各板块中具备比较优势的业务联合出海,实现市场的深度开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打造全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全方位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的目标。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中车 铁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