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发布与重大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周丽燕)11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发布与重大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
据悉,《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按照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防灾减灾以及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分为六个篇章。128份独立成果,基于海量地质调查数据,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地质调查在各专业领域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科学判断、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资源开发对策建议、完成的科研与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在月球与极地探索、国际地学合作、地质调查信息化及社会化服务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会议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李金发副局长发布了《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会议还邀请到我国在海洋地质、能源矿产、地质灾害等领域的6位专家分别就《中国天然气水合物报告》、《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报告》等作专题报告。
据悉,《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基础部、资源部、水环部、科外部牵头,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属28家单位,近千名技术骨干参与了本次编纂工作。本次发布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产品化,向社会各界提供直接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地质工作者集成、挖掘、凝练、转化成果的一次重要实践。
附:
《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
第一篇,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以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地质调查方面获悉的基础数据、基本认识和判断,包括煤炭、油气、油页岩、煤层气、铀矿、油砂等常规和非常规能源,铁、铜、铅、锌、金、铝、钾盐等重要大 宗紧缺矿产,锂、晶质石墨等战略新兴产业矿产等,可作为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决策参考依据。由48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二篇,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以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海域区域地质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近??蟛试捶植?,以及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编图等方面的成果、开发对策及建议等,可作为国家编制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海洋维权的决策依据。由9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三篇,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西南岩溶石山等地区取得的成果及形成的对策和建议,可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与优化管理、部署实施国土整治工作的依据。由10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四篇,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耕地、矿山、海岸带、地质遗迹等方面的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以及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革命老区、国家能源基地、西南红层与岩溶等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与保障重大成果,可作为生态国土建设决策的依据。由13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五篇,服务防灾减灾。以服务防灾减灾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重要活动构造带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成果,以及三峡工程区、地震灾区、黄土等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和防灾减灾对策建议,可以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与部署提供技术支撑。由6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第六篇,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促进国际合作。以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促进国际合作为目标,重点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科学理论创新与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与推广,以及全球地质认识和国际科技合作、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成果,可以为促进地球科学发展、转变地质调查方式、拓宽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服务领域提供基础。由42项成果汇编合辑形成。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