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调查:“双11”受访者最担心快递爆仓和价格虚标
每年“双11”,在电商的影响下,这个日子已经被人们默认为购物狂欢节。有的人早早就摩拳擦掌,开始挑选目标商品。也有的人对“双11”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情,离开网购大军。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3%的受访者在期待“双11”,服装、鞋帽类(57.2%)是受访者“双11”购买最多的商品。对于“双11”,受访者最担心的两个问题是快递爆仓、收货延迟(59.5%)和虚假宣传、价格虚标(55.3%)。避免“双11”盲目消费,67.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按需购买,不跟风。
服装、鞋帽类是受访者“双11”购买最多的商品
在北京某私企工作的高丽菁,最近几乎天天都在刷购物网站,她的购物车里已经塞了不少商品,总价2000多元,衣服和化妆品占的金额最多?!白约阂桓鋈嗽谕庾夥?,用不着买太多家居、家电,也就是在打扮自己方面花钱多了”。
家住河北沧州的刘雯也已经为选东西忙活了好几天。她选了一些小家电和家居用品,还为孩子选了玩具。在刘雯看来,“双11”买家电特别划算,“去年我买的加湿器打六折,还有代金券可以用。而且买家电不像买衣服那么麻烦,只要质量有保障,不会因为不合身之类的问题换来换去,搞得糟心”。
调查显示,67.3%的受访者期待“双11”,非常期待和比较期待的分别占21.5%和45.8%。25.8%的受访者回答一般。5.2%的受访者并不期待,1.7%的受访者回答有些反感。
服装、鞋帽类(57.2%)依然是受访者“双11”购买最多的商品。接下来是食品、饮料、酒类(31.9%),化妆品、个人护理类(31.1%),数码类(30.6%)。其他还有家电类(25.3%)、图书音像类(24.7%)、箱包类(18.0%)、母婴玩具类(14.1%)、医药保健类(9.3%)、汽车配件类(7.7%)等。4.6%的受访者不打算买任何商品。
从消费金额上看,21.1%的受访者今年打算花500元以下,30.6%的受访者打算花500元~1000元,25.8%的受访者打算花1001~2000元,14.7%的受访者打算花2001~3000元,7.8%的受访者打算花3000元以上。
高丽菁每月工资5000多元,她表示,正因为工资不太高,在“双11”期间买东西才特别多,因为价格确实相对便宜。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她最近一直在关注店铺动态,忙着比价,有时候为了挑选商品,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
为什么很多受访者在“双11”买东西?调查显示,最大的原因是促销力度大(61.3%)。其次是正好需要买些东西(50.5%)。其他原因还包括随便看看,想买就买了(29.6%),找一个理由花钱(22.2%),随大流(16.6%)等。
67.5%受访者建议“双11”购物按需购买,不跟风
连年“双11”抢购,很多消费者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购物经验。调查显示,48.3%的受访者会提前整理好购物车,当天集中购买;11.0%的受访者为避免快递爆仓,会提前购买;9.8%的受访者不打算凑热闹,会推后消费;28.2%的受访者会视情况而定。
高丽菁对记者说,前几年“双11”前夕,她和身边不少朋友都守着时间点等着下单,一些商家享受优惠的流程特别繁琐,当天网站反应有时也很慢,严重影响了购物体验。
调查显示,对于“双11”购物体验,56.3%的受访者感觉满意,回答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者分别占7.0%和49.3%,32.2%的受访者回答一般,10.3%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1.2%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去年“双11”到来之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双11”受访者最担心的两个问题是价格虚标和物流。今年的调查显示,快递爆仓、收货延迟(59.5%),虚假宣传、价格虚标(55.3%)依然是受访者最担心的两个问题。
刘雯说,她费那么多力气挑选商品,就是因为商家促销里“猫儿腻”太多。如果不仔细比较,可能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优惠?!傲硗?,快递正是忙碌的时候,买得不合适要退货,就更麻烦了”。
多家电商平台显示,更多商家的做法是在现有价格下标出“双11”当天的价格,折扣后的价格大多只比现在售价低一两成。日前,有关部门陆续约谈电商平台,明确要求商家不得虚标原价再打折,欺骗消费者。
另一方面,据中国快递协会和菜鸟网络预测,今年“双11”快递行业处理的快件量将超过10亿件。相关预测还指出,今年全行业将有268万名一线人员投入到“双11”快递服务当中,较去年增长超过50%,干线车辆增长59%,航空运力增长40%左右。目前,各物流公司也在采取紧急招人、引入机器人设备、进行资金补贴等措施备战“双11”。
调查显示,“双11”购物,受访者担心的其他问题还包括预售商品不能7天无条件退换货(43.0%),网站、支付系统瘫痪(41.5%),冲动消费、后悔购买(36.9%),网络诈骗活跃(18.8%)等。
当前,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双11”网购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双11”如何避免盲目消费?调查中,67.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按需购买,不跟风,65.2%的受访者建议多考虑商品实用性,50.8%的受访者建议人们提前锁定目标商品,货比三家,27.2%的受访者提醒人们买前想想钱包,量力而行,24.2%的受访者认为购买前应多征求他人的意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易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双11” 受访者最担心 快递爆仓 价格虚标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