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谁来收?价多少?卖不了咋办?——新华社记者直击我国最大玉米产区购销市场
新华社哈尔滨11月9日电题:谁来收?价多少?卖不了咋办?——新华社记者直击我国最大玉米产区购销市场
新华社记者管建涛、杨思琪
2016年是东北地区调整玉米收购政策的第一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玉米购销最大的不同是:粮库不收临储玉米了。
今年的玉米到底咋卖?谁来收玉米?价格是多少?卖不了的玉米怎么存?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走进我国最大玉米产区黑龙江的玉米购销市场。
往年临储“托市”,玉米大都流入国储库
11月黑龙江省农民开始集中卖粮。黑龙江省地处全世界最大的黑土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
玉米是黑龙江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即便因结构调整面积缩减,今年播种面积仍接近1亿亩。
国家已经在黑龙江实行了多年玉米临储政策。2015年黑龙江省生产的大部分玉米,都作为临储玉米被卖进粮库。少部分玉米进入贸易市场流通。
玉米临储价近年稳中有升,从2007年一直增加到2014年的每斤1.11元。2015年玉米临储价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每斤1元。
“最大客户”不收了,今年玉米卖给谁?
今年东北四省区将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粮库不再收购临储玉米。这意味着东北地区的绝大多数玉米将走向市场。
记者近日在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门前看到,满载玉米的挂车一辆挨着一辆,绵延数公里远。
黑龙江省肇东市副市长闫德久介绍,当地两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分别于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开秤。截至10月31日,这两家深
加工企业已收8.7万吨玉米。
除了深加工企业外,一些粮食贸易商也活跃起来。在黑龙江省青冈县万仓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门前不远处就能看到“收玉米”的大牌子。院内的烘干塔冒着热气,正在烘干新收的玉米,准备发往南方。
公司总经理杨万仓说,公司已经收了3000吨玉米,目前正在和港口以及南方客户洽谈新的合同,还将继续收购玉米。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当前黑龙江玉米收购主体主要是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这与往年粮库是收购主体形成鲜明对比。
没有临储价兜底,玉米价降多少?
“去年玉米每斤还能卖9毛多一斤,今年虽然还没卖,但附近市场价每斤玉米只有6毛5分钱?!焙诹⊥叵确嫦缋と迮┟裰S癫怠?/p>
见到记者时,郑玉昌正在整理自己的玉米围栏。尽管年初就知道今年玉米政策调整,但面对玉米价格的大幅下降,他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降得太多了”。
记者走访几处粮食收购点发现,由于水分大、杂质多等原因,农民实际卖出的玉米大都不到每斤7毛钱。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市场监测显示,当前全省玉米市场收购均价为在每斤0.65元左右。扣除中间粮食经纪人和交通运输差价,农民手中玉米的实际卖价还要低些。
好在及时下发的玉米种植者补贴,能增加农民种玉米的收入。青冈县农业局局长李纯志说,今年黑龙江省每亩玉米补贴150元左右,如果按照每亩生产玉米1000斤计算,相当于一斤多卖了0.15元,亩收入又增加一些。
卖不了咋办?政府做点啥?
——联系客户找市场。10月中旬,青冈县粮食局干部带着当地部分国有和民意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赴大连、山东等地洽谈对接,签订玉米销售合同68.3万吨。
——带领农户“组团”卖玉米。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成福介绍,现在在公司排队卖粮的车多。黑龙江垦区红兴隆管理局的干部把车组织起来,一下子带来60多台卖粮车。公司专门为这样的“大客户”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卸粮。
——财政补贴科学储粮。肇东市副调研员王久森说,今年肇东推广了1700套科学储粮仓。当地财政补贴后,农民每套只需拿500多元,就能获得可装粮20万吨的科学储粮仓库的容量。
——广泛宣传储粮经验。黑龙江省粮食局在全省范围推广宾县等地的科学储粮经验,提醒农民把不能及时销售的玉米科学储存,避免储存不当导致粮食变质。(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玉米 最大 黑龙江省 市场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