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网红官员”也要以干事为前提
近日,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在一篇微信文章里写到,在扶贫过程中,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反而出现了无理取闹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我掐着你玩”。此言一出,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果然够另类。至少在当前脱贫攻坚的政治语境里,掉头置喙贫困户的不是,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些“不正确”。但这番另类言论,也并非是无理可据——精准扶贫中,“贫困户”并非总是假想的那么弱势,也的确存在反过来“精准索要”的情况。陈书记这番“不吐不快”,确实有感而发自现实中的难题,但是该不该说、什么时候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传统的为官之道,可能会觉得这类小问题无伤大雅,不需要在台面上说,这样“直抒胸臆”看着似乎有失稳重。有些看法认为,这是敢说真话、率真自我的体现,但也有些言论质疑,这是不是刻意作秀、追求名声?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但却指向一个共同问题:官员容不容得有个性?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官员早已用不同表现来作答,有人喜欢闷声求稳,有人追求高调发声,求同存异地活动在大众视线里,又反过来被社会习以为常地认可。毫无疑问的是,在当代社会,个性官员已经算不得新鲜事。
这种另类官员、个性官员,在如今也习惯被称为“网红官员”。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任何特立独行的言行都有可能被放大,个性一点就容易成为“网红”。但需要区分,有些官员是被动放在聚光灯下,有些官员实为有意追求传播效应。前一部分“网红”不存在沽名钓誉之嫌,而大部分“网红官员”其实是主动运用传播规律的官员,如“镇干部自费拍写真为家乡代言”“直播书记做鱼、县长卖瓜”等,都可以视作“彰显个性”加“敢于出镜”的组合,湖北巴东的这位陈书记,也曾经直播献唱、高空跳伞,在互联网上早就名声大噪了。
官员如果有个性,又敢于用媒体表达,是很容易引起舆论注意力的。这样做有得有失,有可能被激赏为“官场新气象”,也当然会被质疑为“哗众取宠”。但其实大家明白,评价一个官员行不行,关键是看“干事精神”。如果“网红”是给家乡代言,且让百姓收获了实在的好处,人们自然认为“网红”也是一种干事;如果官员越来越红,百姓却过得越来越差,那就是只为自己谋虚名的“网红”。因此,确实不好给“网红”下定论,也难以评估“讲真话”是好是坏,但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相比,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
官员敢不敢主动追求“网红效应”,实为一种为官的路径选择。其次,官员敢不敢说真话、真表达,也不过是自我性格和社会认知下的综合考量。在这里,官员选择哪种路数并不重要,但是否选择“干事”为前提,才关系着百姓对自身品德和政绩的评价。如今社会开放而多元,就连为官之道都已经有了多项选择,但为政之德却永远只是单选项,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福祉。要成为时代的好干部,就要牢记这个前提,不要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在此基础上,是不是可以做“网红”,就不必一定要争出答案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官员 网红官员 干事 前提 网红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