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弘扬中华文明 薪火相传筑梦中国
在基层,文化建设正迎来新变化、新现象。前段时间,一个近郊农村的社区书记“诉苦”说:跳广场舞本来是农村地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却开始被洗脚进城的新市民们嫌弃了。被嫌弃的原因不是广场舞太俗、太土,而是嫌它声音嘈杂、扰民。这让他犯了难,社区建好的文化广场等设施总不能闲置,“考虑今后要教大家太极拳、太极剑之类的活动了”。
很多远离城市喧嚣的村庄,即便经济实力有所欠缺,文化需求也很强烈。山东泗水县椿树沟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但三年前,村里依然想方设法利用上级政策与资金建起了乡村儒学讲堂。大学教授或文化志愿者每两周来讲一次课,每次连讲两个小时,农闲时还要加课。讲课所依傍的教材,则从《弟子规》慢慢过渡到《大学》《中庸》等。
有的乡村甚至自建了博物馆。山东新泰市高崖头村,依托1978年兴建的村级扬水站,建了一座民俗博物馆。博物馆还多方收集到千余件民俗物品。其中既有农业生产常用的各式农具,也有日常生活淘汰的老物件。当地人更将这里看成是故乡的一张名片,平日里喜欢领着亲戚朋友来博物馆转转看看。
一谈起基层文化,跳广场舞、读《弟子规》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确实,近年来,这“一舞一书”在基层文化普及与建设中,出力甚多、作用不小。在火遍城乡社区的同时,它们也成为各地文化建设的标配与符号。但是,要让基层文化活起来、让百姓精神世界富起来,是不能仅凭几种广场舞或几本教材就一劳永逸的。
跳广场舞、读《弟子规》之所以风靡,成为跨越地域、职业、年龄的文化生活方式,除其自身简单易学、便于组织等特点外,也受益于其他方式不接地气而缺乏足够吸引力。比如,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建设书报阅览室等,已很难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当各地淘宝村、电商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勃兴时,互联网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改变更为深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愈发普及,人们的情感交流与文化消费就愈加碎片化、个人化。如果点几下手机就能获得最新资讯,下几个app就能享受影音娱乐,那些露天银幕或阅览室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这些变化终究是方式的更迭,而非需求本身的存灭。经济社会需要转型升级,文化社会同样需要新手段来培育精神世界的万紫千红。
发展基层文化,就要让文化留在身边。文化的繁荣发展,靠的是贴近百姓、服务群众。这需要想方设法弥补专业人才的短缺。如今,有的地方打通职能部门纵向壁垒,促使专业文化人才向下沉淀;有的地方选择在最基层培养文化带头人,成为带不走的文化队。这些探索,都值得推广。
发展基层文化,就要使文化融入生活。文化之功,犹如滴水穿石。今天的努力或懈怠,成效需要很长时间方能显现。譬如,有的地区开展“鲜花送文明”活动,坚持十几年才成为文化品牌,才能令“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落到实处;有的村庄连续十年自办文艺晚会,才培养出当地首屈一指的庄户剧团。
发展基层文化,就要令文化生活方式与时俱进。跳广场舞、读《弟子规》也会被其他方式取代。更新换代中,能否准确把握住文化发展的脉搏尤为重要。一旦新旧文化生活方式出现空当,消极因素便会乘虚而入,世风日下、时风浇薄也在所难免。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内核。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文化血脉未曾干涸断流,留给今人鲜明的发展脉络。这靠的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双眼向下、扎根泥土,从普通与平凡中构筑民族文化的骨骼。走好基层文化建设的每一步,都有助于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更久远的未来。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文化 基层 广场舞 弟子规 国学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