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京津冀本月为何屡遭“霾”伏
华北地区10月特有的秋高气爽屡屡让位给灰霾污染。10月24日傍晚,在暮色掩护下,新一轮霾又悄然而至。此前,京津冀已经3次被重污染天气侵扰,最近的这一次,重霾影响的范围多达26万平方公里。
与重污染天气相伴而来的还有公众心中的诸多疑问:为何连续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过霾的重创?为何大气治理的战役已经打响多年,一到冬季人们还是离不开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到底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果?为何有时候好天气和重污染的转化就在一夜之间?到底什么是重污染的罪魁祸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追问重污染之源。
本应秋高气爽的10月为何屡遭“霾”伏
尽管供暖季还未到来,但10月2日、10月11日,以及10月17日,华北地区就已经遭受了3轮重污染天气的侵袭,是哪些因素让蓝天白云只能在朋友圈长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认为,近年来,华北地区频繁在秋冬季节遭遇重污染天气,既有客观上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与较高的污染排放有关。
柴发合解释,九月十月是华北地区秋冬季节的交替时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南方的暖湿气团北上相遇,容易形成静稳、高湿、逆温层较低的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如果这样的气象条件维持两三天以上,就会导致重污染天气出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已经有研究发现,大部分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候,空气中的湿度都超过80%。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自发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预计会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特点,这些气候特征都非常不利于空气扩散,容易造成污染积聚。
虽然专家们都认可不利气象条件的加码作用,但也都众口一词地表示,霾的根源,一定是较高的污染排放。
柴发合说,分析近几次重污染过程北京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看出,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占比都较高,说明北京市PM2.5浓度受本地及周边的机动车和工业燃煤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二次转化影响显著。
谁是污染的罪魁祸首
不少老百姓都有这样的体会,往往昨天或前天还是蓝天白云,可仅仅在一两天内,老天就变脸了,有的时候早上还有蓝天,到了下午就霾得遮天蔽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监测数据也能反映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以北京10月17日起发生的这次重污染过程为例,监测数据显示,18日中午开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出现持续上升,至18时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截至19日12时,已经有6个监测站点达到严重污染级别,且还在呈加重趋势。
也就是说,24小时的时间内,污染就跨越到了严重的级别。
柴发合解释说,这次重污染形成主要是因为,北京市的PM2.5浓度从18日9时开始快速升高,由于17~18日相对湿度一直在80%左右,持续的高湿气象条件显著提高了颗粒物二次转化速率,所以很快形成了重污染过程。
事实上,每一次重污染突然爆发的原因都不尽相同。王自发观察到的是,气流学说的影响。比如,本来北京就已经遭遇不利气象条件,本地机动车的污染物开始累积形成污染团,这时候,南边又过来一个气流,正好把南边的一个污染气团送到北京上空,这样外来的污染气团加上北京的累积污染,形成了污染叠加,最终表现出较高的污染浓度。
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多次污染爆发都在夜里,也有老百姓质疑,如果机动车排放是北京的主要污染源,那为什么污染不在白天累积爆发,而出现在夜里?
贺克斌观察到另一种现象:夜间过境或者物流的大货车形成了黑白颠倒的污染叠加。他说,确实大多数公众都不会在夜间开车,但这并不意味着夜间就没有车行驶,大量物流的卡车或是过境的大车都是在夜间行驶,而这些车,一辆的排放量就相当于几十辆小汽车,所以有可能在气象条件不利的夜间造成污染物的累积与爆发。
几天前,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是,北京重型柴油车保有量20多万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占机动车排放量的90%和60%左右。在近日重污染天气期间,环境?;げ亢捅本┦谢繁>至峡沟穆芳斐椴饨峁砻?,重型柴油车超标问题比较突出,外地进京车辆污染问题严重。
近日重污染天气期间,环保部和北京市环保局在部分进京路口联合检查发现,一半以上的进京或过境外地重型车辆无法达到绿标车排放水平(国三排放标准以上),这些车辆每车排放量相当于200多辆国四小轿车。
柴发合坦言,事实上,目前PM2.5导致重污染过程的发生机理或规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也在努力寻找这些秘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也是老生常谈的,就是要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再减少。
贺克斌也认为,不能等到研究清楚PM2.5发生的机理再来减排。以酸雨为例,尽管我们对酸雨的形成机理也不是很清楚,但通过控制燃煤的使用量,近年来,我国的酸雨面积已经被大幅度控制。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走过3年,效果几何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污染治理方案承诺,要用5年的努力,换来全国空气质量的总体改善和重污染天气的较大幅度减少,特别是目前空气污染最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好转。
参与该治理方案的专家都记得,2013年1月间发生的数次大面积污染直接催生了这个行动计划。但3年时间过去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究竟如何?
几天前,环保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56.1%,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PM10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从PM2.5的浓度来看,前8个月,北京的空气质量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的2017年北京PM2.5的浓度要到达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似乎已经很接近了。要知道,2013年,北京PM2.5浓度是90~100微克/立方米,在贺克斌等专家看来,北京PM2.5的浓度在1~8月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说明减排的路径是正确的。
具体到每年10月的情况来看,2013年10月,北京发生严重污染的天数是5天,2014年10月是7天,2015年10月是4天,2016年10月截至目前是两天。从污染物的浓度来看,2014年10月PM2.5日均浓度最高,到331微克/立方米,今年的浓度最低,为241微克/立方米。贺克斌认为,单从2013年以来每年10月的数据来看,尽管重污染过程还在发生,但污染的频次与每次污染爆发的浓度还是有所缓解的,这也说明目前采取的削减燃煤、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机动车污染的做法是有效果的。
但是,贺克斌也特别强调,现有的数据变化只能证明治霾是有路可走的,增进我们治霾的信心,并不等于大功告成在即,10月北京连续遭遇重污染天气就说明治霾并非朝夕之间。
贺克斌进一步解释说,虽然近年来,减排力度加大,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都大幅度削减,但并没有减少到不再影响空气治理的标准之下,所以当不利气象条件发生时,就会出现重污染天气。
贺克斌打比方说,就像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的原料虽然已经很少了,但一旦遇到催化剂,还是会有反应的可能。我们现在大气治理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空气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浓度已经比前几年低了很多,但催化它们反应的条件还在,一旦被激活了,就会迅速生成污染,影响控制质量。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大气治理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减排的力度,让产生污染的原料不足以发生反应。
作为专家,柴发合和贺克斌都感觉到,为了应对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天气,环保部已经在控制污染方面继续出重拳,比如,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方面,今年京津冀三地完成50万余户改造,替代散煤约150万吨,削减主要污染物约4万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
10月21日晚间,环保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这次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专门提到,今年1~8月,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但9月以来,几次大范围的重污染过程,使各地改善幅度明显收窄,多地单月不降反升,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陈吉宁介绍说,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3%,高于8.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格局与方式决定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别是工作中仍存在治理措施针对性不强、行业治理进展不均衡、机动车管理依然薄弱、重污染天气应对有效性不强等问题和困难。
陈吉宁给出的对策是,要精准发力,下大力气治理燃煤污染、高架点源排放、移动污染源,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依法从严处罚。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污染 浓度 天气 北京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