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迷人的“10万+”涌动着商业欺诈的泡沫
咨询机构统计显示,短短3年内,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从215亿元升到378亿元,八成营运类公众号有过刷量行为,一些大号的平均真实阅读量只有显示阅读数的三成,泡沫在数轮循环中越吹越大……浏览量、阅读量如同电视收视率一样,成为一个重要指标受到广告商和投资人的青睐。
火爆的公众号,正在上演新版的“皇帝的新装”。炫目迷人的“10万+”外衣之下,涌动的却是刷量泛起的泡沫。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有粉丝量、阅读量、转发量等明确的数字化指标,“眼球”效应如何,数字一目了然,“金主”当然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放弃传统媒体,转而与公众号合作。阅读量可观的公众号承接广告的报价动辄数万元。
不过,当粉丝量、阅读量可兑换为真金白银,相比潜心运营、积累真实读者,通过刷量等捷径披上“皇帝的新装”,已成为不少公众号的催肥之路。而刷量交易需求的强劲,不仅成为一门生意,更催生出一条互联网造假产业链。
刷粉刷量并非微信平台所独有,微博、直播大号中购买关注、转发、评论、点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就连推特、脸书等西方社交媒体平台,同样难以杜绝这类灰色交易,10美元1000个推特粉丝,都是明码标价,只需花钱就能买到。这边花点小钱刷粉刷量装点公号门面,那边从商业机构获得不菲的广告代言收益,再购买更多的粉丝数、阅读量等活跃度指标,社交媒体平台也显得活跃度十足。
对于这件吹弹即破的“皇帝新装”,社交媒体平台当然心知肚明。虚假数据下的虚假繁荣,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刷量的内容经营者难以生存,对于平台生态的破坏与透支,更是常识。这也是为何包括脸书在内的平台不断对虚假机器账号进行识别与清理。不仅如此,尽管购买虚假粉丝和阅读量尚无法律制约,但一些律师注意到公众号造假已涉嫌商业欺诈,以虚假的粉丝数与阅读量获得的广告与商业收益,对广告主的权益造成的故意侵害,没有理由逍遥法外,极有可能被以商业欺诈的罪名起诉。
基于此,公众号靠刷量刷出的这件“皇帝新装”,要想真正脱下,显然不能仅靠自觉,除了平台对于虚假账号尽到监控与清除职责之外,法律治理同样不应缺位。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阅读 商业 公众 欺诈 泡沫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