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 是艺术拯救了地球
提到“艺术”二字,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高不可攀”甚至“不可理喻”,但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非常关注现实问题,他们的作品也会反映出其内心追求。如当今社会恒久长存的环保问题,小到日常行走的人行道,大到地球外包裹的臭氧层,艺术家们都会为其操心,只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为环保出力的艺术,它们有的是通俗街头艺术,有的是雅致室内艺术,也许以后你也会碰到,那时不妨慢下你的脚步,细细体会一下艺术家想表达的心情。
艺术品发话了:你得环保
艺术一个很大的意义在于其影响力。艺术家利用外物制作成艺术品,借此媒介来放大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并传达给观者。因此,用艺术作品来引起公众的注意就成了艺术家们呼吁大家关注环保问题(或者环保中的某一个角度)的最常见手段。
Pejac
西班牙的Pejac是一位街头艺术家,致力于进行街头涂鸦艺术。与我们常见的涂鸦艺术不同,他的街头涂鸦作品丝毫不见绚烂夺目,而是细密朴素,不抢眼不突出,甚至能与环境融为一体。Pejac呼吁环保的作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视角超脱而宏观。他往往会开辟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上帝视角”来解读我们的环境问题,使得观者“细思恐极”,意识到人类身处险境这一现实。下图是Pejac为了向公众宣传环保理念而进行的街头涂鸦作品。
Pejac涂鸦作品
这个涂鸦作品绘制于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利用排水沟的凹陷,Pejac巧妙的将世界地图绘制其中。行人经过斜眼一瞥似乎是一块污迹,但若退回来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我们生活的陆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平面上涨,矿藏采挖过度导致地面下陷,这些问题也许都是他想表达的内容。如果我们的陆地真的被水淹没,那人类的未来当然也只能是“上帝的下水道”。
Pejac涂鸦作品
此作品被Pejac绘制于草地边的一堵灰墙上。远远看去似乎跟家中的电视背景墙一样普通,不过是孩童观察蚂蚁的一个瞬间。不过我们可以走近点再仔细看一看。
Pejac涂鸦作品
有没有觉得触目惊心?形貌认真的小女孩竟然变成了恶魔,背后旁观的小孩似乎也一瞬间变成了邪恶的帮凶。被放大镜残忍烤焦的人类,在几秒前还是“无足轻重”的蚂蚁。这种身份和视角的转换,有没有让你脊背生寒呢?关爱我们周遭的一切,也许就是从这一个转换视角的涂鸦开始的。
同样是街头涂鸦,下面这个就温和了许多。在伦敦工作的Anna Garforth原本是一名园艺设计师,但是在大都市的快节奏中她很快就感到了灵感的枯竭和创作的失落。这一切在她进行了舒缓身心的森林旅行之后终于得到了改变。旅行归来的她开始重新审视大自然,开始留意到以前不曾注意过的细小世界。


苔藓涂鸦的形成
她将作为“种子”的苔藓加入果汁机,然后混入酸奶、啤酒和糖分作为“培养基”,搅拌后的混合物被她刷在墙上绘成图案,十四天后,墙面上被刷子涂抹出的图案就会变得郁郁葱葱,成为一个赏心悦目的墙上涂鸦。Anna希望她的创意能给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带来更多的新鲜绿意,吸引眼球的同时也能勾起大家对大自然最初状态的回忆。

苔藓涂鸦作品
2015年,气候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虽然会议谨慎而温吞,但关心环保的艺术家们已经做出了更为激进的举动。在巴黎先贤祠前的广场上,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偕同丹麦地质学家明尼克?罗欣(Minik Rosing)从格陵兰岛努克峡湾运来了12块总重量近乎100吨的浮游冰块。他们将这些冰块摆成钟表的形状,并将其命名为《冰钟(Ice Watch)》。晶莹无暇的冰块在阳光下开始融化,人们好奇的聚拢过来,试图触碰靠近这些冰块。眼前可触的直观体验想必会让“气候变暖”这件事深深地烙印在民众心里,今后对此类问题也会更加的敏感关注。


冰钟(Ice Watch)
去年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上,一个名为《塑料树》的作品显得非常惹眼。该作品发伸于一面巨大的墙,支出的干枯树桠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这个装置艺术的作者帕斯卡尔?马修?塔悠(Pascale Marthine Tayou)将该作品诠释为“树之花”,他表示该作品是一种综合了建筑、自然、人工合成元素,并与辐射和基因改造有关的奇异突变。在巨大的展厅里,遒劲苍老的树枝与柔软轻盈的塑料袋形成奇异的对比,这些色彩缤纷的塑料袋真的如花般闪耀。当然,塑料袋闪耀的只是观者的眼,环保理念想必已经闪耀在心里了。

塑料树
幸运的垃圾:变身艺术走上巅峰
作为室内装置艺术,巴塞尔艺术展上的塑料树所用材料还属于艺术范畴,但很多更加激进的艺术家已经开始直接用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来进行创作了??赡芑嵝纬晌廴镜摹⒒蛐砘岫鸦朔训?、甚至已经被污染的自然物,都被这些大胆的艺术家们拿来作为自己创作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艺术品,往往具有更加沉重的现实意义和震慑人心的警示作用。
“垃圾公园”内的人像雕塑群
在印度的昌迪加尔,有一个“垃圾公园”。所谓垃圾公园并不是幽默,而是描述事实——这个公园真的是完全用垃圾制成的。在这个10公顷的公园中,游客可以看到用千万个废旧插座做成的巨大墙壁,用啤酒瓶搭建的房屋,煤渣堆砌的假山,甚至碎瓷片和旧瓶盖做成的人像雕塑群。1958年到1965年间,退休公务员列克?昌德突发奇想,把他平时在城市里闲逛捡到的破烂都做成了雕塑艺术品。1972年,他的“秘密”因为城市扩建而被政府发觉,但政府并没有阻止反而给予他资金上的支持。于是1976年,垃圾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了。如今,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参观这个公园,希望他们在啧啧称奇之后也能带着对环保的一份心意离开。
巴尔加斯作品
上面的这幅画作,乍看之下似乎非常普通。但其实当初画家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的感觉一点都不普通。因为这幅画的颜料在完全干透之前,一直散发着刺鼻的恶臭。这幅画是菲律宾画家巴尔加斯的作品,该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用有毒污水制成的颜料绘制的。而这些污水,正取自于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水。艺术家取得含有河床土壤的污染河水,将水质样本净化处理后再风干,之后与阿拉伯树胶溶液混合成为水彩颜料。这项活动有9位画家(巴尔加斯就是其中之一)参加,项目名为“肮脏水彩”。该项目的全部画作都在马尼拉的罗克韦尔展览中心展出并售卖,而销售所得则用于治理当地严重的水体污染。
污水制作颜料
“肮脏水彩”
从2015年起,台湾的一群艺术家和慈济组织就开始搜集废弃的塑料瓶。到2016年1月22日,他们的作品终于对世人亮相了。这是一个覆盖整个山坡的巨大“画作”,内容是梵高的名作《星空》。整个“画作”面积达到了4万余平方米,其组成则是400万个废弃的塑料瓶。据场地创办人介绍,这400万个塑料瓶的搜集异常艰辛,因为瓶子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还需要进行清洗、按照颜色分类,最后由团队设计摆放。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仅丈量和计算,就花去了3个月的时间。由于“环保”是一个当代概念,因此主动表述环保的意象往往都出现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而次此实景艺术将大师名画进行了另类阐述,对于花样百出的“艺术环保界”来说,显然是一股重磅“泥石流”。

覆盖山坡的塑料瓶《星空》
虽说前面几个艺术作品都颇为简洁甚至朴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绚烂抢眼的艺术就落了下乘。葡萄牙街头艺术家Bordalo II的雕塑作品乍看起来非常之浮夸,雕塑体型巨大,颜色鲜艳嘈杂,存在感简直爆炸。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雕塑作品似乎有一点点破败。这种破败感除了来自于雕塑动物的体态神情之外,还来自于雕塑本身材质的凋零。事实上,在这些雕塑亮相之前,Bordalo II可能更像是一个拾荒者。他游走于废弃工厂甚至垃圾场之中,搜集了大量的垃圾。之后他将这些垃圾拆解组装、塑成造型,最后覆上帆布并刷上油漆,最终形成了这些有着华丽外观的动物雕塑。这些雕塑被放置在城市里并配以涂鸦,体型硕大眼神无助,真不知道是“垃圾堆积”的触动更大还是“城市动物”的触动更大。


Bordalo II的雕塑作品
艺术和慈善联姻:豪迈又实在
当然,除了用艺术作品本身来支持环保之外,艺术界也会干一些“实打实”的事。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某宝大佬马云的油画处女作《桃花源》被拍卖,拍得的3600万元港币被悉数捐赠给了公益环保基金会,而在拍卖结束后,此画620万港币拍卖佣金也被苏富比拍卖行捐出。在这则消息里虽然马云的名字满天飞,但有些人可能会更关注另一个名字,当代艺术大家曾梵志。据悉,马云的这幅《桃花源》是在曾梵志的指导下,二人合作完成的?;饕缘厍蛭魈?,绘制于罕见的圆形画布上,画布直径为79.6厘米。当慈善与艺术相遇,碰撞出的火花果然是更加的豪迈和实在??!
曾梵志(左)、马云(右)
编辑:陈佳
关键词:说起来 你可能不信 是艺术拯救了地球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