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建盏: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
“器为茶之父?!辈杈哂氩枨兹绺缸?、密不可分,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具的演变史。“茶色白,宜黑盏。”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时人崇尚白色的汤色,因而与建茶相匹配的黑釉瓷的代表——建盏成为宋代最好的斗茶器具而名重一时,并作为贡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独享至高无上的尊荣。
盏因茶而兴,茶因盏而妙。建盏与建茶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宋代茶文化的灿烂篇章,也见证了宋代茶文化的鼎盛。9月18日,“宋代茶文化探访之路”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探访建窑遗址,发掘建盏与宋代茶文化的渊源。
一捧坯土的凤凰涅槃
建阳,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中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古为建州、建宁府辖地,现为南平市建阳区。它与建瓯比邻而居,历史上,二者就分别以生产建茶、建盏共同成就了宋代茶文化的一段佳话,名垂茶史。
9月18日,记者从建瓯坐车1个小时就到达建阳。在建阳,口大底小、胎体厚重、整体乌黑,泛着兔毫、鹧鸪斑状光芒的建盏茶具随处可见:酒店、宾馆里都会放一套建盏茶具;市民家里会用建盏茶具泡茶;茶叶店里,老板一般都会在茶几上“养”一只建盏主人杯。在建阳西区还专门有一条建盏文化街,这条街以“建盏”为主题特色,集工艺展示、艺术创作、鉴赏交流和产品经营于一体,几十家经营建盏的店家在此集聚,集中展示建盏的魅力风采,走进这条街仿佛走进一条建盏的历史长廊。中国建窑建盏展示馆就在这条街上,它集展示、宣传和推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建阳建窑建盏产品对外宣传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游人来到展示馆,既可欣赏到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建窑建盏产品,还可手捧质朴、典雅的建盏,品上一杯香茗,仿佛穿梭悠悠的历史长河。
建阳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魏尚人说:“盏是宋代人对茶碗的称呼。建盏是在建窑烧制而成的黑釉瓷的总称,因历史上处于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薄敖ㄕ凳忌罩朴谖宕剿问贝锏蕉κ??!痹谖荷腥说逆告付钢?,建窑建盏的历史脉络渐渐清晰起来:建盏于五代末创烧,以烧制青釉瓷为主,同时也烧酱釉。北宋初年,建窑兴起,开始烧制黑釉瓷。两宋时期是建盏的鼎盛时期,当时窑场生产规模宏大,大量烧制标准的黑釉瓷,主要是建盏。明代时期,由于朱元璋宣布废龙凤团茶兴散茶,斗茶、点茶之风逐渐消退,由此建盏的产量迅速缩减,建窑走向衰落,建盏逐渐停烧。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仿古建盏研制成功,这个宋人遗留给后人的瑰宝才得以复兴。数百年间,建盏失而复得,窑火重生,是建盏的幸运,更是今人的幸运。
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也称建安窑、乌泥窑、水吉窑,以烧制黑釉瓷闻名于世。建窑在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其鼎盛时期,窑址位于今建阳水吉镇一带。作为建窑建盏的发源地,宋代时的水吉镇曾经“百窑相连,窑工数千,窑火昼夜不熄”。如今,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仍遗存着国家级?;の奈?、长130多米的全国最长的建窑龙窑窑址。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窑址已经被?;て鹄?,打开厚厚的木门,迎面是一堵粉墙,粉墙背后就是一座用青砖灰瓦覆盖着的北宋建窑龙窑遗址。它依山而筑,似一条斜伏的龙横在山上。地上残留着黄土、砖壁,还有一些破碎的建盏残片,虽饱经风雨,但釉色依然黑亮如初。据说这样倾斜设置的窑体,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火焰抽力大、升温快,烧成温度最高达1300℃,一窑装烧量高达10万件。
一捧坯土要经历1300℃高温炙烤,最终才有可能凤凰涅 变成绝妙天下的建盏,可见古代建盏的难得。
几千万件里方得一二珍品
9月18日下午,在建阳区华生建盏的工作室里,一身“艺术味”的廖设生满手泥浆专心致志地修坯,转盘在他的手上仿佛有了灵性,往往是心随手动,手到意到,片刻功夫便娴熟地拉好一个盏坯。廖设生是建阳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30多年建盏制作经验,作品多次获奖。在他的工作室里,一个个造型古朴、花纹别致的建盏令人叹为观止。
在记者赴建阳采访的前几天,一则拍卖史上最贵建盏在纽约诞生的消息在当地引起轰动。纽约当地时间9月15日10:00,纽约佳士得专场拍卖会上,一只建窑油滴盏,以估价150万~250万美元上拍,最终以远超预估价的1030万美元落锤,加上佣金共计1170.3万美元,以当日汇率折合约7807万元人民币,创造了全新的建盏拍卖世界纪录,将保持5年的1175万人民币的旧纪录远远甩开。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催生出这个前无古人的价格呢?
《建窑建盏》的作者、著名考古学家谢道华说,建盏的独特魅力在于,别的瓷器虽然可以在胎釉、造型、花纹上通过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建盏的釉色斑纹是“天工”与“人巧”的奇妙邂逅,即所谓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建盏含铁量在8%以上,在1300℃的高温熔烧过程中,窑温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置于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烧出的建盏纹样釉色截然不同,变幻莫测。因此,每个建盏都有不同的脸谱,每个建盏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每个建盏都独一无二、都是孤品。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谢道华告诉记者,建盏的烧制工序繁复,它必须历经选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生产工序,必须协调坯土、釉矿、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大烧造因素。釉色是建盏最吸引人之所在,也是建盏制作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由于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美丽斑纹的建盏极为困难,宋代烧制几千万件建盏才能偶得一两件最珍贵的曜变盏,烧制上百万件建盏,才得一两件油滴盏。据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帐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是建盏之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凰阆吕?,曜变价值700多公斤黄金,油滴价值360多公斤黄金,而兔毫盏也要价值210多公斤黄金。从这里不难看出,建盏价值之高。
建盏的斑纹主要有兔毫、油滴和曜变等几种。兔毫是建盏最典型且产量最大的釉色品种,因其在黑色或褐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软而得名。宋代人对建盏釉色的喜好倾向以兔毫为主,这种倾向甚至使人们常以兔毫盏作为建盏的代名词。“油滴”一词来自日本,我国建盏学术界一般喜欢使用其宋代时的叫法——鹧鸪斑,因其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而得名,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昂贵品种。曜变是建盏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宝物,“千年难求、万量无一”,其外形端庄,在盏内外壁黑釉上散布着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光照之下釉斑会折射出晕状光斑,仿佛深夜海边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测。这种变化本是偶然出现非人力而可为,因此成品极为罕见。由于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4件,其中3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另一件被定为重要文物。
宋代建窑所烧建盏,本来产量就很少,存世的完整建盏更加罕见,文化价值、收藏价值都毋庸置疑。
宋代最好的斗茶器具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京师东京城(今开封),春和景明,在皇宫后苑太清楼垂拱殿,宋徽宗设宴招待权相蔡京。酒后,宋徽宗亲自点茶。点茶只用清泉、建盏、几饼团茶,但主客蔡京却志得意满。这是北宋《太清楼侍燕记》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可见建盏在当时的地位不一般。建盏在宋代是最好的斗茶器具,特别是宋仁宗至徽宗年间,当时的士大夫谈论茶的诗文言必称“北苑”“建盏”,可以说是建盏最流行的时代。建盏以其独特的黑瓷魅力,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备受王公贵族、士大夫的青睐?!巴煤亮蹬朐埔海芙夂煅杖胱硐纭?,宋徽宗的诗为建盏的风靡作了最好的注脚。
建盏之所以流行于宋代,与当时的饮茶、斗茶习俗大有关系。宋代饮茶、斗茶成风,上自贵族皇室,下至布衣之家,无不以斗茶为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宋徽宗也颇爱此道,常与臣属斗茶,上行下效,影响很大。宋代斗茶讲究注水、击拂及泡沫生成的力道与时机,先将茶叶碾制成粉末,将之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状如小炊帚的竹制茶筅击拂搅拌,泛起的白沫保留得越久说明茶品越高。宋代蔡襄在《茶录》一书中说:“茶色白,宜黑盏?!苯ㄕ档脑煨凸牌?,胎体厚重、器型饱满、釉汁肥润,尤其是釉色变幻莫测、绚丽多彩,将黑瓷的神妙和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要想看清翻涌的茶浪与水线,用建盏再合适不过,黑白分明。
盏冷则茶不浮,味不香。建盏造型别致,口大底深、边薄底厚,可容纳更多的汤花便于观赏,也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含铁量高易于受热,厚胎和胎内蕴含细微气孔,亦易于保温隔热。茶汤置于盏中久热难冷,正符合宋代斗茶的需求。正如《茶录》所言:“建安所造者绀黑,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庇谑?,建盏成了王公大臣、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建盏釉色与器型正好迎合了当时建茶的斗茶、点茶方式,成为宋代茶器流行的风向标。建盏独特的釉色在衬显茶汤汤花的同时,还能在饮茶过程中供人赏玩,给人以许多饱含意蕴的遐思。因此,建盏不仅被文人士大夫所喜爱,更被宋朝皇帝青睐有加,选为贡品,荣盛至极。于是,建盏与建茶珠联璧合,成为宋代人斗茶、点茶的绝佳组合,共同成就了宋代茶文化的一段佳话。饮茶的习俗使建盏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而建盏又把宋代茶文化推向历史的潮流,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不断走向深入。
自元朝以后,人们饮茶方式的演变使斗茶、点茶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到了明朝,斗茶、点茶最终为冲泡茶所取代。斗茶、点茶的失势也导致了建盏的式微,以致建窑的炉火最终熄灭。曾经被上自皇帝下至文人墨客珍爱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退。
“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使者”
两宋时期,建窑因烧制出兔毫盏等精美的黑釉建盏而享誉九州,并一度被指定为进贡宫廷的御用茶器。建盏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令国人叹为观止,成为宋代社会的特殊文化载体,而且还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友好使者”,风靡海外。
早在宋、元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大量销往海外。特别是南宋时期,朝廷鼓励出口,同时为防止钱币外流,规定换取外货不得使用金银铜钱,而以瓷器绢帛为等价兑换,因而瓷器外销出口量很大。邻国日本是最早意识到建盏魅力的国家,从宋代至今都对建盏青睐有加。早在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92—1333年),日本的僧侣们来到浙江天目山学佛,回国时就带走了一批建窑建盏。伴随着茶道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建盏愈来愈受到日本各界的青睐。其中“曜变”“油滴”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珍爱有加。据《高丽图经》载:宋代末年,中国商人频繁到朝鲜经商,除带上武夷山的茗茶外,也带去了大量上等的茶具建盏。
建盏的外销既有陆路,也有水路。宋元时期,福建的泉州、福州等港口均从海运将建盏出口到伊朗、埃及等西亚、北非和中欧等国家和地区。泉州港当时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号称“东方的威尼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站。2007年4月,“南海一号”沉船从广东阳江一带打捞出水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建盏。在“华光礁一号”宋代沉船上探挖出的古瓷器里也有建盏。有关专家指出,宋、元时期,不少商船满载着各种精美瓷器从泉州出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驶往东南亚、非洲乃至古罗马帝国的市场上交易。作为黑釉瓷代表的建盏以其状如兔毫、油滴等自然备受客商的青睐。
建盏的魅力不仅使日本、高丽人叹服,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同样格外垂青这些小小的黑盏。1935年6月,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来到建窑遗址,并雇佣村民挖掘了大量珍贵标本运去美国,现收藏于密西根大学美术馆,他也因此成为西方研究发现建窑第一人,其所著《天目瓷考察》在日本出版。普拉玛将考察的成果发表之后,吸引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不少学术界、收藏界人士,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建盏、搜集建盏并展出、交易。海外收藏宋代陶瓷器的国家,以日本、英国和美国为最,甚至远在北欧的瑞典也收藏有建盏。建盏,成为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
近年来,随着一批建盏技艺传承人的涌现,建盏以其绚丽夺目的身影,作为高贵的使者重新出现在“一带一路”上,为中国的对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陈佳
关键词:建盏 世界陶瓷史上 杰作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