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瓷器最迷人的时代
在杭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一处著名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官窑。800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
南宋官窑博物馆
修坯上釉工房
龙窑遗址
南宋官窑鸭形器
宋雕瓷人像
北宋越窑刻花牡丹纹莲瓣罐
矗立于昔日古窑址区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遗址为基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它位于西湖风景区的南部,隔玉皇山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相邻,馆内建筑古朴、陈列雅致,犹如一座陶瓷文化殿堂,展示着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官窑制瓷
南宋高科技的代表
绍兴十三年(1145年),当宋高宗在皇城南、嘉会门外4公里处设立郊坛,在临安这个新都第一次大规模地祀天拜地郊祭时,他的心里一定是感慨万千。
公元1127年,赵构,南宋第一任皇帝,千辛万苦,逃到杭州,年仅21岁。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可以想象,他对当年北宋汴京那种奢华优越的生活有多迷恋。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作里,有歌舞升平,也有那么一点点对旧朝的凄楚。
赵构一定是想把杭州建成像汴梁一样的城市的?;指瓷袷ビ叛诺募漓胫贫?,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绍兴十一年(1143年),南宋与金议和,政局安定,恢复祭祀的礼仪就摆到日程上来。问题出来了:北宋被灭、靖康之难中,宫廷器物被金人一股脑儿运到东北去了,其中当然包括了名贵的礼器。大量生产礼器的任务迫在眉睫。
需要说明的是,北宋的礼器,材质多是青铜和玉,但南宋之初,财政跟不上,只能用瓷器和木器代替——权宜之计,却促成了南宋官窑的中兴。作为生产特供皇室用瓷的南宋官窑,因为开创了生产祭祀用瓷的历史,也在整个陶瓷发展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到南宋后期,官窑制瓷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南宋王朝常常被人认为偏安一隅,却忽略了它所拥有的高科技光彩。
如今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簋式炉,究竟是礼器还是寻常的宫廷用器皿,已不得而知。但在它身上,却体现了南宋官窑青瓷的审美尺度:那种如脂如玉的青色,正好和眼睛对色光敏感的平均峰值一致,以至于每个人见到它,都会痴迷——那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迷人境界。
随着南宋的灭亡,官窑艺术从此消失于世界。它只存在了150多年。如今,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全数在内,成品总数不足三位数。
北宋官窑址至今未被考古发现。幸好,还有南宋官窑址。
根据史载,南宋官窑的窑址有两座,一座是在宋皇室南渡后,依照北宋制度,在修内司(宫殿修缮机构)重建的“内窑”,一座是在城南郊坛下设立的新窑。随着元末张士诚重筑杭州城,凤凰山被截于城外,南宋大内从此湮没在荒烟迷草之间,窑址之说扑朔迷离。
19世纪20年代,杭州城南乌龟山下,出土了很多官窑瓷片和窑具。1930年,“郊坛下别立新窑”这句史载,得到了印证:窑址三面环山,东北距皇城两公 里,西面紧邻八卦田。郊坛、八卦田都曾是皇家圣地。1956年、1985年,浙江省考古部门对窑址进行了两度考古发掘,发掘出了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 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长达40米的龙窑1座。当时出土瓷片3万余片,历来描述官窑瓷器的特点是“薄胎厚釉”,考古报告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南宋官窑博物馆,就在此遗址上修建。
26年建设
杭州人追寻着官窑大梦
南宋官窑博物馆中部,地势最高处,是郊坛下窑址。窑址三面环山,东北距皇城两公里。
因年代久远,宋代官窑制度已经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明清的官窑制度,也许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某日,内府大臣持着香炉1件,传旨督陶官,照此款式烧造3件。于是督陶官直接奔赴位于皇帝祭天的郊坛附近的官窑,指挥烧造。
龙窑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窑炉,依山而建。窑火被点燃时,如同一条俯冲的火龙一般壮观。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内,可以看到1000平方米的作坊遗址,蔚为壮观。40米长的龙窑,沿山势而上,是最后的烧制瓷器的地方。800年后,这里用3D动画演示古代工匠们烧制瓷器的全过程。
26年前,南宋官窑博物馆依托遗址建成。不过,当时只有遗址和用遗址出土的碎片修复的一些器物,还有通过政府协调从浙江省境内调拨的一些器物。所做的展陈,无关情趣,只讲专业度。
2007年,二期工程完毕,1000平方米的展馆如何布展,还是未知数。十多年藏品征集,东西有了,从最早的陶和原始瓷,到民国的瓷器,从南到北,时空跨度很大,但高级别的藏品依旧有限。
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如今的“中国陶瓷文化陈列”。起首是一棵“陶瓷树”,叙述瓷器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枝杈纵横交错,以便人们了解南宋官窑历史。 2014年,博物馆开始进行南宋官窑的信息库建设。当年,为期两年多的“口述南宋官窑历史”终于完成,9位资深的专家学者,包括曾亲历过3次南宋官窑郊坛 下、老虎洞窑址发掘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口述的方式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官窑也有微信公众号。那些靠器物、靠文字记载,通过合理想象的场景,古人宴饮、交游、祭祀的背景故事,在博物馆内被印在单页上,供人取用,如今亦在公众号上推送。
对于博物馆来说,数字化的东西终究还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锦缎本身。实物,和那种沉浸其中的真实,只能在博物馆中慢慢体会。
土火幻化
恢复南宋官窑精粹工艺
南宋官窑以当地的瓷土和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做原料,按照宫廷的审美偏好,经过精心的加工成型和纯熟的烧制,生产出了滋润如玉的官窑青釉瓷器。
官窑青瓷的特点是以造型和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艺术手段,器形简练、端庄,瓷胎很薄、釉层丰厚、色泽晶莹,瓷器表面开不规则的纹片,质感如玉。由于它的质 量很高,特别是它的工艺的确非同一般,所采用的多次上釉、多次烧成的工艺程序,达到青瓷生产水平的顶峰,为玉质感和开片装饰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加上御 窑的神秘性,留传下来的传世品又很少,因此,历来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人弘扬官窑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滞。
1978年,杭州瓷厂仿南宋官窑灰青釉和月白釉二类试制品研制成功。1986年,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研制成功南宋官窑粉青金丝纹片瓷。
1987年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评比中,仿南宋官窑菊瓣碗、贯耳瓶、果盘、葵口碗等19件(套),新研制的十二锦瓶现代造型,在全国同行产品质量评比中夺魁,荣获1987年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银牌奖。
2009年8月,在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一只精美的薄胎厚釉仿南宋官窑碗终于出炉,标志着仿南宋薄胎厚釉官窑研发成功,使南宋官窑最精粹的制作工艺得到真正的恢复,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博物馆中的《南宋官窑》展陈,是全馆陈列的中心,设在第二展厅。它从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器物赏析三个角度,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标本,结合图版、文 字、景箱等辅助材料,系统介绍了南宋官窑建立、发展的渊源,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胎釉特点、装饰艺术及美学内涵,南宋官窑制作工艺的全部过程及其独树 一帜的高超之处,生动再现了南宋官窑的盖世光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杭州的都市风貌和当时制瓷匠人们的聪明才智。
馆内的宋官窑作坊遗址展示,主要有练泥池、成型工房、陶车坑、挡土墙、晾坯场、素烧炉、索烧坯堆、釉缸、修坯上釉工房、成品堆放屋、排水沟等12处遗迹,再现了南宋官窑的各个重要生产环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真实历史现场。
龙窑遗址被?;ぴ谒呈贫ǖ牧け;だ饶冢讲嗍墙滋葑吹牟喂鄣?,供观众拾阶而上,凭栏观赏。南宋官窑的龙窑依坡而卧,头低尾高,像一条向下俯冲的火 龙。整条龙窑可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长40.8米,平均宽2米,头尾高差7.2米,用砖坯砌筑的窑体轮廓清晰,气势恢宏。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中国瓷器 最迷人的时代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