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节后月饼去哪儿了要有清晰大数据
中秋节过去了,雄踞各大商场和超市货架许久的月饼也在一夕之间下架。不少市民疑惑,没有卖出去的月饼厂家会如何处理?卖剩下的月饼去哪了?类似的媒体追问,几乎年年中秋节后都会有,已然成为“保留节目”。
2001年中秋前夕,央视《新闻30分》节目曾播出过这样的画面:南京冠生园公司将卖不出去的月饼拉回厂里,刮皮去馅、搅拌、炒制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再送上月饼生产线。陈馅月饼事件彼时曾经引发轩然大波,“旧貌换新颜”的月饼,馅料会否仍是陈年旧货,也成为公众的最大忧虑。
人们追问中秋节后月饼都去哪儿了,主要担忧的其实就是陈馅月饼问题。不过从经济理性的角度考量,月饼企业如果真把节后剩下的月饼馅料放进冷库,第二年再制作月饼,保存的成本恐怕会非常高昂。与在冷库冷藏一年的费用相比,重新制作新馅料可能反而会更加便宜。加之职能部门每年节前都会对月饼进行专项执法检查,陈馅月饼想要蒙混过关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公众对此倒不必过于忧虑。
因为月饼是典型的“应季”食品,正规企业一般都会按需求按订单生产,剩余月饼大体不会太多。数量不多的节后月饼,一般会有这样几个出路:一是大力度打折促销,能卖一点是一点;二是发给内部员工当福利;三是以更低价格转售农村地区;四是将馅料重新制作成其他糕点;五是打碎作为养殖饲料出售。其中,最有可能出问题的,一是转售农村地区,二是加工制作其他糕点。
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本来就相对较差,可能会成为节后月饼的处理洼地;与此同时,月饼馅料一旦堂而皇之出现在别的糕点中,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保质期。相比正规的月饼生产企业,低价收购来节后月饼的月饼商贩,在月饼的再次流转过程中,更有可能会出现超期售卖和违规操作加工。这应该是一个监管的重点所在。
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各类食品,或者经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这是国家质检总局的明确规定。与此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回收食品登记销毁制度,并定期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回收食品的登记和销毁情况。根据这一规定,节后月饼如果被生产企业回收,应该只有登记销毁一个出路。而且,各地质监部门应该掌握企业相关销毁数据,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
很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还没有见到过质监部门公布关于节后月饼的销毁数据。相关部门主要仍是在中秋前夕对月饼进行执法监督,对退市月饼流向的监控,很多地方仍是一片空白。众所周知,光靠生产企业的自律和道德觉悟,是不能形成有效制约的,对月饼商贩自然更是如此。既然公众一直忧虑节后月饼的去向问题,相关部门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表态,监管的声音不能始终缺席。
在大数据时代,要搞清楚中秋节后月饼都去哪儿了,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超市卖场进货和售货肯定都有数据,节后给厂家退货也应该有数据,厂家登记销毁回收月饼更应该有数据,销毁后的月饼如果作为养殖饲料出售同样有数据。对剩余月饼的处理建立起有效的处理机制,从而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执法监督不能只是泛泛而谈,需要建立在清晰的大数据基础之上,让公众能够看得明明白白。(舒圣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节后 月饼去哪 陈馅月饼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