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海外并购 “胃口大”也要“消化好”
随着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迄今为止,中国不仅成为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相对来说,海外并购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兼并收购完成额为169.5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增120%和277%,达到历史季度峰值。二季度的环比增长幅度表现有所回调,但同比仍然增长了30.4%。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胃口”越来越大。
然而,再大的“胃口”也有“吃撑”的时候。相比上半年的大幅度增长,当前中国的海外并购看似有些“手软”。8月,中资海外并购交易宗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至68宗,8月也成为2016年交易宗数第二少的月份。
与对外贸易的持续性不同,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离散型特征。就海外并购而言,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集中成交的现象,其余时间却相对冷清。对外投资项目往往需要许多年的跟踪、考察、决策、谈判,不确定性很大,“三年不开张”是家常便饭。至于一些人认为是国内信贷收紧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手软”,就更不靠谱。事实上,国家不仅不阻拦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还通过放宽审批、信贷融资等手段,对并购海外优质资产予以鼓励。
随着海外并购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表现出“胃口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消化好”。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自然该出手时就出手。然而,如果机会不合适,也不会过于勉强,“守株待兔”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消化好”必须要讲求营养,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需要选准对象。以往,我们的对外投资更多地是出于获取市场、生产要素、合作伙伴等相关要素的考虑,可供选择的并购对象相对多一些。随着我们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会更多地从战略层面选择海外并购对象,更多考虑“门当户对”。例如,可供海尔选择的并购对象很多,但就“门当户对”而论,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用电器部门就算是抓住了“千年等一回”的机会。
“消化好”也需要充分咀嚼。对于国内企业在海外并购世界著名企业来说,“胃口大”不一定意味着“嚼得动”。许多项目虽然“谋事在人”,但最终结果还要“成事在天”。前些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中铝并购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等项目,就在最后一刻被叫停。
“消化好”还需要火候成熟。对于国内企业并购国外的大企业来说,更需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国外的好企业很多,但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将这些好企业轻易出手。当这些并购对象的业绩如日中天之时,我们也会为并购过程支付更高对价。当这些被并购对象的股票成为“垃圾股”之时,往往是背后问题成堆,并购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可小视。前些年,一家国内企业在韩国并购某汽车制造商后,就遇到了严重的劳资纠纷。
我国海外并购规模有起有落应当说是一种常态,符合资本输出的一般规律。不仅仅是中国,近些年来,全球对外投资都出现过比较大的起伏。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总需求持续疲弱,同时也由于初级商品出口国经济面临困难,跨国公司利润水平下滑,以及一些国家政府出于反避税目的对交易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措施,预计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在2016年将会下降10%至15%。在这种大环境下,指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业务一直高歌猛进不切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虽然“胃口大”,却不应当有钱就任性。为了在海外并购“消化好”,在特定时期内“守株待兔”是比较明智之举。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海外并购 “胃口大” “消化好”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