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预算公开交“白卷”,该追责的要追责
在2015年起新《预算法》执行,明确各地方、部门有预算公开法定义务后,还有这么多单位交“白卷”,这亟须改变。
据报道,2015年底,财政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地方2015年预算和2014年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涉及省市县三级预算单位258296个。据其近日发布的检查结果,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有超过3.6万个地方预算单位未公开2015年部门预算,多地因未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报告遭点名批评。
根据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新《预算法》规定,从中央到地方、从各地方到各部门,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除涉及国家秘密外,都应全部向社会公开。这不只是阐述了预算公开方面的一般原则,更具体地划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但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全国有36638个单位未公开2015年部门预算,占比14.48%。这比2014年的22.27%有所降低,但与社会预期和《预算法》要求仍有距离。
未公开部门预算,意味着在预算公开上交了“白卷”。很难想象,在2015年起新《预算法》开始执行的大背景下,还能上演这样的“零分”情形。
眼下很多人都在谈预算公开的“精细化”,推动地方、部门预算公开由“类”、“款”向更细的“项”、“目”科目推进,可居然还有这么多地方单位连预算公开的基本法定义务都没做到。这就像人们都在谈“过了河后怎么走得更远”,可有些地方却连“石头都不肯摸”,不免给人以脱节感。
这还只是完全未公开预决算的情况。具体到已经公开的,也存在多种问题:如公开内容的完整性不够;被视为财政透明度最难啃硬骨头的地方举债情况,也依旧呈现出“公开难”的病灶,有11个省级政府、138个市级政府未公开2014年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对照这些现实情况,强化新预算法的执行力度,必要而迫切。最起码的,就是筑牢底线,即彻底消除“白卷”,保证每一级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向社会公开预决算报告,先有了透明度,然后才能追求精细度。
而要确保底线,最需要的是向法治要借力。财政部形成常态化的检查机制,人大强化预算审查监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预决算充分纳入法治的范畴。这就要求,对于突破预算法红线的地方政府与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财政纪律追责。
新《预算法》第92条明确规定,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因而,对于未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报告的地方与部门,在点名批评外,还可以进行实质性追责,以契合预算法规定的追责尺度。
这类追责,同样要接上激活社会监督的重要“电源”,让法律高压线通上电。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要求相关方面公开预决算的现象,但多数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很难实现预期目的。只有用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呼应社会监督诉求,该追责的追责,才能形成更好的倒逼力量。
预决算公开是政府财政透明度的主要指标,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特别是在当前财政增收放缓的大背景下,保证公共财政用在刀刃上,更有赖预决算的充分公开。因而激活新《预算法》的执行力,依法保障预算公开的刚性,让法律牙齿真正锋利起来,尤为关键。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预算法》 预算 交白卷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