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网约车频频涨价谁来管管
网约车价格想提就提,提多少就多少,这也给管理部门提个醒,新业态也要严管理,不能太惯,惯出“臭毛病”来。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关于其涉嫌垄断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对于涉嫌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涨价的问题,滴滴方面回应称,滴滴顺风车在部分城市的价格确实进行了上调,但这是为了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鼓励用户共享出行。(见9月7日《京华时报》)
滴滴“长大”了,“胃口”也大了,大到把优步中国一举吞下。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优步中国占7.8%,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后市场份额稳超90%。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媒体纷纷质疑:这到底算不算垄断了市场?
是否有垄断之名不重要,垄断之果逐渐呈现却是不争的事实,滴滴涨价消息频传,令习惯滴滴出行的乘客纷纷吐槽。一位交通系统专家早就说过:“滴滴、优步为什么要补贴、烧钱?他砸100亿元,会从消费者身上拿200亿元回来。一旦垄断成真,成本肯定最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比缃窨蠢?,一语成谶。其实,这道理谁都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滴滴凭什么不断烧钱,补贴、补贴再补贴?不是在做慈善,更不是烧坏脑,而是“请君入瓮”,让大家用滴滴,等大家都习惯了,再来“温水煮青蛙”,收回前期烧掉的钱。
非独滴滴,不少O2O公司都沿用这一运营逻辑:先平台后变现。通过资本的补贴或者助力支持,给消费者小甜头,迅速“吸粉”,跑马圈地旨在短时间形成足够大的平台,而后再进行后续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变现。区别是,有的O2O公司“守到云开见月明”,成为行业老大,有的倒在了“红海”的血泊里,折戟沉沙;有的找到了可靠的盈利模式或“接盘侠”,实现多方共赢,有的则“磨刀霍霍向猪羊”,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埋单也没有问题,只是,用“热水”煮青蛙未免心太急。
乘客有一个参照系,那就是出租车。当初,网约车正是以价格优势在出租车的地盘里“攻城略地”,到了今天,网约车价格反而有赶超出租车的趋势(一定距离之后,滴滴价格就超过出租车),这就让人很不好理解。出租车因为有“份子钱”等,所以价格难有下降空间,网约车没有那么多负担,为什么最后比出租车还贵?如果网约车价格比出租车还要贵,那么它的创新价值在哪里?
乘客乐于接受网约车,不仅因为便利,还因为它体现了互联网的共享精神,从共享中得到好处,譬如享受到比出租车更好的车况、更低的价格。如果网约车平台衍变成一家坐拥大量专职司机、与传统出租车公司并无二致的公司,甚至以其事实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哪里还有共享经济的影子?就算站在了高科技风口,网约车也要牢记互联网精神和服务业的价值,你以为垄断了市场,足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司机群和乘客都是理性的,他们对网约车平台的忠诚度多半建立在成本计算之上。别忘了,他们手中还有一张王牌:用脚投票。
已养成习惯的乘客并不想一下子改掉使用网约车的习惯,只是希望网约车平台能够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就算价格最终还是要涨,也要有一个度,并留足过渡期。此外,出租车想提一次价并不容易,要经过层层论证、审批,许多城市出租车价格维持多年不变,网约车想提就提,提多少就多少,这也给管理部门提个醒,新业态也要严管理,不能太惯,惯出“臭毛病”来。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网约车 涨价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