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玉石鉴定证书不是价签 业界呼唤价值回归
“君子如玉”“执身如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形容玉石的诗词着实体现了中国人的玉石情结。从古至今,玉石以其稀少、美丽的特点,受到人们的追捧。近年来,尽管人们买玉、赏玉的行为没有太多改变,但在诸多媒体报道中,围绕玉石的话题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玉石产地买到了质次价高的“闹心玉”。
“闹心玉”分为两种,一种玉是假的,一种玉买贵了。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些年由玻璃、树脂做成的假玉,已经在正规的玉石市场中难觅踪迹。真正让消费者闹心的,反倒是那些贴了诸多鉴定证书标签,却标价虚高的真玉。
说到标价虚高,一些人会用“黄金有价玉无价”来反驳,可当同一块玉石被鉴定出3000元和300元的价格时,相信任何一位消费者都不会满意。
而反观鉴定证书,则成了定价虚高的帮手。原本只能作为真假依据的证书,却在商家口中变成了“高档”“名贵”“有国家认证”的代名词。从实际情况来看,同为A货,不同玉石的细节差异却让价格出现了天壤之别。
玉石能不能有准确的定价?这种情况实现起来或许有些难,这不仅是由于每一块玉石都如同人的指纹一般存在差异,更在于不同的消费者对于玉石的喜好程度与价格接受程度有所不同。
那么,消费者就该接受正规玉石市场的虚高标价吗?恐怕也不应该。借助不透明的定价体系与消费者对玉石商品的不了解,一些不良商家大做一锤子买卖,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抹黑了地方旅游经济。
那该如何减少甚至杜绝玉石交易的价格虚高问题呢?专家给出的思路,或许可以作为参考,即在权威的分级标准下,玉石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
前景可期,但过程必然曲折,在形成规范合理的玉石交易价格参考之前,相信还会存在大量的价格欺诈问题。而对于广大玉石消费者来说,找准自己心爱的玉石还需擦亮眼睛,毕竟那张鉴定证书,并不是价签。(白之羽)
编辑:陈佳
关键词:玉石鉴定证书 不是价签 业界呼唤 价值回归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