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日本记住战争不该忘记侵略罪行
在日本,与二战相关的纪念活动还有不少,纪念战争的公园、博物馆、纪念碑等设施也有很多。表面上看,日本对战争从来不曾忘记,但事实上,在记住战争的背后,日本对战争的反省,特别是作为侵略者、加害者的反省却越来越少。
例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今年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致辞时称,“绝不能重复战争的惨祸”。安倍这一表态看似是对战争的反思,但仔细研究一下他的致辞全文就会发现,致辞完全没有触及1994年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也没有“反省”字样。事实上,自安倍2012年底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不提“加害”和“反省”已成为他历次战殁者追悼仪式致辞的惯例。
其实,这种“安倍式”的战争纪念,已经成为整个日本社会战争纪念的主流。随着日本社会右倾化的加剧,日本舆论对日本作为侵略战争发动者的战争责任的反省已经很难见到,普遍的论调是笼统的“不要再有战争”。这种说法的本质是强调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淡化其侵略者的身份。
相比去年二战结束70周年纪念,今年“8·15”前夕日本舆论显得较为冷清,有关二战的主要报道集中在8月6日到10日,即广岛和长崎举行原子弹轰炸纪念仪式前后。
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5月访问广岛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访问日本核爆地,日本媒体强调“作为唯一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要把核爆记忆传承下去”,除重访遇难者家属、让幸存者回顾核爆遭遇外,还着重报道当初使用核弹时的争议。在日本媒体报道中,日本是“二战受害者”被反复提及,而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根本原因则被忽略。
纵观多年来经常被提及的战争话题,日本舆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战争中日本人遭遇的苦难经历,包括美军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和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军战俘在条件艰苦的苏联战俘营服劳役等等。相反,关于那场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受害国人民所带来的悲惨遭遇,却被刻意淡化。
今年“8·15”前夕,日本学者崛田江理的新书《1941,没有决心的开战——现代日本的起源》销售火爆。该书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做出新的解读,将日本走向战争归咎于当时的决策者缺乏“责任意识”,似乎换做明治维新时期那批有勇气、有谋略、有担当的决策者主政,也许日本能够避免走向悲惨的结局。然而,对于什么才是造成日本社会战争狂热情绪高涨的原因,作者并没有给予解答。
事实上,这本书反映了日本学者在研究二战历史时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聚焦于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性分析,对大局却视而不见。这样的分析考证或许有助于还原历史的一些真实场景,但却无法分析出造成战争悲剧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不论日本政府和民间对战争的纪念,还是日本学者对战争的研究,都有很强的片面性,只是在舍本逐末。一味强调本国民众的痛苦经历,渲染悲情,将战争悲剧归咎于领导人个人素质和一些偶然因素,这不能称为反思,更谈不上反省。
日本不深刻思考发动侵略战争的真正原因,不忏悔犯下的战争罪行,避免战争悲剧的再次发生只能是一句空话。(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日本记住战争 不该忘记 侵略罪行


墨西哥一女州长及丈夫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直击美国联邦政府圣诞节前“停摆”
“圣诞老人”滑水迎圣诞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