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假盐泛滥亟待理顺监管体制
要提高惩罚力度,因为现行《食盐专营办法》的罚则相比假盐的利润、危害来说,惩罚力度实在太小了
近几年来,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山西接连曝出假盐、毒盐大案,贵州甚至查出“牲畜用盐卖给人用”。记者梳理发现,国内的假盐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层层监管为何难挡假盐泛滥?据悉,造假成本低,假盐利润高达十余倍(8月10日新华网)。
假盐、毒盐大案频发,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令人十分不安。本应该用于工业生产的工业盐,甚至给牲口吃的畜牧盐,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食用盐。假盐问题存在22年之久,我们究竟吃了多少假盐?有多少健康问题与假盐、毒盐有关?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新华社这篇报道明确指出了假盐泛滥的原因,比如造假成本低,利润巨大;制售门槛低,原料易得;多窝点多模式制假,呈现团伙化、规?;魇?;产销“一条龙”,涉及地域广。另外,监管方面存在漏洞。总体来说,分析得比较到位,但有些问题也让人更难以理解。
例如假盐造假成本低、利润高达十余倍,为何不对症下药加大违法成本,为何不降低食盐价格不给奸商利润空间?有报道曾披露,在食盐流通环节,经过中盐及各级盐业公司经手,食盐价格翻了近10倍,即有10倍暴利。如果食盐没有这么高暴利,假盐可能也没有这么多。
再比如原料易得、多窝点制假、产销“一条龙”等问题,为何经过22年治理却仍然存在?不可否认,监管难度比较大,但22年都摸索不出一套有效的治理办法,治理似乎比较失败。又如,多头管理造成市场监管上的漏洞,为何经过22年还是堵不上?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食盐专营制度,而且是垄断经营,还有专门的盐业管理局。在这种体制下,从理论上说,假盐、毒盐不应该泛滥,因为假盐、毒盐不太可能进入合法渠道、正规市场,而只能在非法渠道流通,应该说治理范围相对较小。
如果在食盐专营、垄断体制下尚且还有假盐大案频出,那么这一轮盐业体制改革后,放开价格管制、允许跨区域经营等,假盐制造者是不是更为疯狂?笔者以为,垄断体制下22年都管不住假盐,今后食盐安全更让人忧虑,因为市场放开后监管难度可能更大了。
其实,22年的治理过程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如果有关方面真正重视,假盐即使不绝迹,也不会这么泛滥。为何有的国家很少出现假盐大案?原因似乎不复杂,即监管到位。而我们监管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理顺监管体制。
我国盐业监管是由各级盐业管理局负责的,此部门为了避免被改革被取消,有可能在治理方面没有尽全力,因为假盐等问题存在,盐管部门才有理由存在。即使此部门想治理假盐,但由于执法力量很有限,难以对假盐形成有效打击。再加上假盐多在农村流通,而盐管部门坐在城市办公室被动监管,效果可想而知。
唯有把食盐监管纳入到食药监系统统一监管,食盐执法队伍合并到食药监执法队伍中壮大执法力量,并把执法力量向农村、城乡接合部等地区大幅倾斜,才有望有效治理假盐。另外,要提高惩罚力度,因为现行《食盐专营办法》的罚则相比假盐的利润、危害来说,惩罚力度实在太小了。(冯海宁)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假盐 管理 体质 食盐 惩罚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