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给“中国制造”颁发一枚奥运奖牌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刘莉莉)巴西里约奥运会赛事如火如荼,各路运动员有人超常发挥,也有人意外失手。不过,本届奥运会上有一个状态稳定的“选手”,那便是“中国制造”。
从吉祥物、官方徽章、颁奖国旗、志愿者服装等常规中国产品,到“奥运地铁”、安检设备、场馆空调和“寨卡”检测试剂等高科技制造,“中国制造”成了本届奥运会上最醒目、也最靠谱的存在之一,其光芒与奥运选手一样耀眼,值得颁发一枚奥运奖牌。
在里约奥运赛场上,想找到“中国制造”并非难事。在纪念品商店,备受欢迎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维尼修斯”和“汤姆”的“出生地”是中国义乌;志愿者、技术官员、医疗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服均由中国体育品牌包办……
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通过服装鞋帽、毛绒玩具、工艺品标签上的“中国制造”刷存在感,已经是“过去时”。如今,不少具备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潜力的中国品牌获得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认可。
与往届奥运会相比,本届奥运会上的中国产品有了更多的科技含量。例如,生产者在吉祥物内部安置铁丝,使之不仅能站立,还能弯胳膊弯腿;人们在奥运场馆使用的餐具,是用中国企业生产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制成的;而本届奥运会举重器材的唯一提供商是河北一家企业,一举打破了日本企业长达6届奥运会的垄断。
奥运会期间,每天大约有30万人,坐着中国生产的地铁列车,往返于里约市区和奥林匹克公园之间;赛场内外,“中国元素”处处闪耀,运动场馆内和奥运村的空调均是中国造,场外为赛事安全保驾护航的X射线安检仪也主要由中国企业提供;甚至于,奥运场馆得以落成,中国企业也是功不可没。此前,在奥运主场馆区的工地上,中国工程机械装备的标志清晰可见。
当国人已对“唯金牌论”嗤之以鼻,更加注重享受比赛、力求让体育回归本源的时候,“中国制造”也发生了转型升级,重“面子”更顾“里子”,不再仅仅满足于出现在纪念品商店的货架上,而是质优技也优,同时努力在奥运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馆设备配备上展现智慧和实力。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全球企业比拼实力的赛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再到“中国智造”,里约成为中国企业向世界展示风采与内涵的大舞台,“中国品牌”熠熠生辉,配得上一枚奖牌。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制造 颁发一枚奥运奖牌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