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严”字当头 为中国新闻界树立典范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题:“严”字当头,为中国新闻界树立典范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从全国每年播发的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挑出的优秀作品,必须保证“零差错”。这是中国记协对于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以下简称“两奖”)评审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从2014年开始中国记协对“两奖”评选工作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增设审核环节。而审核之严,前所未有。
在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看来,这样的改革目的非常明确:“从全国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评选出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如果有瑕疵,这绝对不可接受!”
“严”字是一把尺,划出的是底线。在新闻界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新媒体发展形态日新月异的当下,推陈出新没有上限,专业素养却有底线。在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新闻事实要素、报道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新闻作品,显然无法、更不能代表中国新闻行业的最高水准。宁可奖项空缺,也不降格以求。
“严”也是一面旗,引领的是方向。中国记协对“两奖”参评作品严把关,就是要把不合格的作品挡出去、让真正优秀的作品评上来。如此,才能引导整个新闻界戒除浮躁的风气、承继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中国记协对于有差错的作品并不是一撤了之,而是退回原单位并详细说明原由,使其知其然、正其行。
千锤百炼,始得真金;千挑万选,方得真材。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态度、严肃的把关,就是要推动更多的新闻从业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如新闻界前辈穆青所言,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相连、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要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推出合格的新闻作品是应有之义。合格之上,才有优秀。每一名新闻舆论工作者对待自己生产的每一件作品,要多一些再审视,敢于“自我找茬”、严格审核把关,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如此,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中国新闻界 典范


科学家观察到迄今太阳系最遥远天体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验收
俄土伊将推动叙宪法委员会明年初举行首次会议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